港人港地為阻內地人炒樓

港人港地為阻內地人炒樓

原本在趕絕內地買家後,「港人港地」政策已失去實際作用,但梁政府仍堅決推行有關政策,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仍力推港人港地政策,指政府正研究立法,完全不理「港人港地」政策是否仍有需要。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早在競選時已提出「港人港地」政策,以保障港人買樓權、阻內地人炒高樓價博取民望,可是有關政策因公務員有保留,未有立即推出,直到梁上任後民望創新低,才於去年9月匆匆推出,但之後政府再連環出招,以買家印花稅趕絕內地炒家,令「港人港地」政策失去實際作用。

施永青最早提出

「港人港地」概念並非梁振英首創,最早提出是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前特首曾蔭權政府也曾研究「港人港地」法律及產權問題,但認為執行有困難,最終無限期擱置,到梁振英參選特首時,才將有關建議「翻炒」博取民望。
梁振英當選特首之初,曾因公務員對「港人港地」政策有保留,未有立即實施,直到梁民望不斷插水,他才於去年9月即宣佈推出「港人港地」先導計劃,將原本預留給「梁粉」前市建局主席張震遠作「樓換樓」的啟德用地改為興建「港人港地」單位,限定只供香港永久居民購買,30年內轉售也只限售予香港永久居民。
不過隨住本港樓價不斷上升,政府在宣佈「港人港地」後一個月,再推出雙辣招壓抑樓市炒風,當中買家印花稅(BSD)若非永久性本港居民以個人名義置業需額外付15%印花稅。新措施下,已成功阻嚇境外人士在港置業,政府今年首季數字顯示,境外人士以個人名義購買私人住宅物業跌至只有270宗,而去年全年宗數為3,524宗。

政策失實際作用

原本在趕絕內地買家後,「港人港地」政策已失去實際作用,但梁政府仍堅決推行有關政策,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仍力推港人港地政策,指政府正研究立法,完全不理「港人港地」政策是否仍有需要。

港人港地單位買賣限制條款

•30年內只可售予本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港人
•買家只可以私人名義購買,不接受公司名義認購
•買方如跟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聯名購買,此人須是近親,即父母、子女、兄弟姊妹
•買方申請按揭前,須向地政總署署長提供買賣合約副本,以證其買家身份
•發展商必須推售所有單位,不得持有單位作出租用途
•業主可出租單位,租客不限背景,但每份租約總租期不得超過5年
資料來源:地政總署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