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三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4218)申請認購次日,銷情更勝首天,牽頭行之一的中銀香港(2388),其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估計,今年申請宗數會較去年增長約五成。以去年33.25萬份申請計算,即今年隨時達50萬宗申請,一旦超過50萬宗申請,每人獲發兩手iBond,亦變得危危乎。
梁偉基表示,該行接到的申請宗數昨日較首天再增加26%,亦較去年iBond次日銷售升56%,平均每宗申請認購8手;另一牽頭行滙豐則表示,今年首兩日認購宗數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50%。
平均認購額較去年減
以目前銷情推算,梁偉基估計今次整體申請宗數,會較去年增長約五成,超額認購倍數最少與去年「打平」,或略為超越,以平均申購8手計,料投資者最多獲分派約2手。回顧首批iBond(4208)發行時,有人最多獲45手;第二批iBond(4214)則最多獲4手。
除兩家牽頭行外,綜合其他銀行,均表示次日反應更熱烈。當中以大新銀行最勁,次日認購人數及金額是首日的兩倍;信銀(國際)表示,首兩日認購人數較去年同期高逾七成;星展香港接獲的認購宗數則按年增四成,平均認購額10萬元。
由於市場人士教路「全家總動員」認購iBond,較以大金額認購更有效增加分配機會,今年普遍銀行表示,認購人數增加但平均每人認購金額則較去年下跌。
證券行次日認購情況有所放緩,認購宗數較首日的4萬人,輕微增至約4.4萬人,認購金額約為20億元,較去年同期約22億元少。
由於每人獲批數量有限,認購期後將釋放大量資金,中小型銀行趁勢推出各種優惠吸收退款資金。
花旗舊客戶在特定條件下、以新資金造定存可獲1.2厘定存息。富邦亦讓能提供認購iBond證明客戶,於6月29日前造個1月港元定存,定存息可獲牌價加0.2厘,下限50萬元至上限為300萬元。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