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賣 - 陶傑

大出賣 - 陶傑

已故文學大師錢鍾書生前與一些香港「文化人」的通信,被收藏人向拍賣行舉拍。錢鍾書遺孀楊絳十分憤怒,公開譴責。
書信來往,私叙交誼,是友情的象徵。英國小說「查寧十字街八十四號」,講一家舊書店老闆與一個老太太通信的友誼,感人至深,展現了可貴的情操。
平情而論,拍賣「錢老」的書信,符合中國當今「國情」。中國是一個「向錢看」的國家,「文化人」也想致富,加上大陸濫印鈔票,現金無法保值,今日凡民國時代的人事,都十分珍貴而值錢。「文化人」有時家徒四壁,餓得到處抓食,在翻箱倒篋之間,發現家裏的天井還有一隻小母雞,錢鍾書的遺墨,可拍得二三十萬元,信已經寄出,一來物主誰屬?你「錢老」沒有版權,二來錢鍾書已經作古,並無遺囑下令全世界的書信都屬未亡人,那麼當年收信的人,想賺兩文錢,請問楊女士,有什麼錯呢?
楊絳女士不但中英文好,尚精通西班牙文。她一生出身典雅,儀容高貴,可能不太了解中國人想暴富的渴求。舊建築能拆則拆,「發展房地產」,名人書信可以今日出賣的,不留待他日。只怪錢老先生當年給阿貓阿狗都亂寫信,他若是給我小陶寫信,我即使有一天窮得仆街,我死也不會出賣,寧願回英國領救濟金。錢鍾書的作品,洞悉中國人性甚深,理應惜墨自保才對。
然而拍賣的人也不夠厚道。錢夫人高齡一百○二歲了,老太太是民國的士女,講禮義,尚廉恥,認為友誼遠比金錢重要。而且錢鍾書夫婦讀英國文學,深受西方文明恩沐洗禮,你明知道錢老太太無法「包容」你此等抓撲母雞殺掉取卵的小農的歛財「文化」,何不多等幾年,等老太太不知道的時候再拍賣好了,今年值二十萬,十年之後五百萬,心急什麼?為什麼不拖一下,達致「雙贏」?
錢夫人也應該包容:中國強大了,強國人的生活方式跟老太太年輕時據說「列強瓜分」時不一樣,不過拍賣幾張舊箋而已,為什麼這樣小器呀?先富起來呀老太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