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你在哪?43歲的社工系講師邵家臻,剛升大學。74歲的牧師郭乃弘,正在芝加哥開會。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呢?就在羅省公幹。來自五湖四海,這個下着大雨的夜,他們都走進了維園;明年七月,還得和平佔中,「總要站在人民的一邊。」
記者:呂麗嬋
大學進入考試季節,在浸大教書的邵家臻監考、改卷,還得就研究申請撥款面試,但再忙都好,他總會騰空六月四日的晚上,來到維園,「以前會一個人嚟,𠵱家就愛約埋學生一齊來」。由前線社工變為大學講師,帶着30、40個來自不同院校社工系學生的阿臻,一馬當先,衝勁不減。
「做得社工,就要關心社會。」89年,20歲的阿臻剛升大學,因為天安門的槍聲一夜間長大,「物傷其類,我同天安門的學生都係同生代,係佢哋令我知道,人民當家作主幾咁重要」。走上街頭,由關心弱勢社群,到肉緊香港政制發展,他形容,由24年前春夏之交的反貪腐民主運動,到今日和平佔中,人民當家作主的信念,一脈相通。
「我相信歷史巨輪不斷前進,阿戴(戴耀廷)倡議佔中,好多人話太多規矩、太高規格,但其實係吸取前人教訓,唔想俾當權者製造鎮壓藉口」。除了阿臻,毋忘六四的還包括另一佔中死士郭乃弘,74歲的郭牧師昨晚冒着大雨,與太太由西貢出發,來到維園參加燭光集會。八時下的一場雷雨,將二人困在天后港鐵站逾半句鐘,半身濕透,卻無阻兩老燃起手上的燭光。「六四事件,係永遠無法磨滅嘅沉痛教訓,影響往後一代又一代嘅人,確知爭取民主自由嘅重要」。24年前的屠城夜,剛創立基督徒學會的郭乃弘,身在芝加哥開會,「冇想過中共真係會向手無寸鐵嘅學生開槍……」
「唔擔心會悲劇收場」
與無數人一樣,守在電視機前追看新聞,6月7日回港,香港變得不再一樣,「從未見過港人咁團結,不分左中右,無分彼此」。24年過去,有些當年握緊拳頭的人轉了軚、有些人淡忘了不再憤怒,郭乃弘還是每年6月走進維園,「無論佔中還是六四,我都希望站在人民一邊,民主政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卻係改善民生嘅開端。我唔擔心佔中會好似六四咁悲劇收場,當權者必定會衡量代價,這是一代人用血換來嘅教訓,莫失莫忘,係最好嘅悼念方式」。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是佔中死士,也是維園燃起燭光一分子,「時代唔同,但追求公平公義嘅社會,係普世價值」。他原定昨晚9時許到維園參加集會,但因大雨及活動提早結束而沒有到場。
要瞭解更多六四人和事,為死難者留下悼念的燭光,
請即登入蘋果【六四專頁】: http://64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