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本年2月初進行調查,結果除發現越年輕的受訪者、越對政府施政不滿外,在眾多職業背景,發現公僕對政府政策最為不滿。調查發現有七成六公務員認為現時政府制訂政策不公,比例高於在公營機構和私營機構工作的受訪者;研究計劃主任戴高禮認為,如果連負責執行政策的公務員也認為政府和政策不濟,只會令政府推行政策時寸步難行,難以服眾。
政治不專業 管治有難度
公務員不滿究竟係因為新政府外行領導內行,定係前線公務員官僚主義,對政府決策時刻快速回應傳媒、政黨批評,不斷受壓而不滿呢?相信兩個原因都存在。在宏觀政策層面,今時今日好難再行番殖民地由下而上嗰一套,慢慢醞釀。
原因在於客觀政治環境改變晒,一個政策出台的cycle,越來越短,結果只有由上而下壓落去。好似海事處面對南丫島海難調查,公佈當日已經要做政治判斷,如何處理海事處長及部門,根本唔容許政客慢慢研究,而一旦判斷失誤,就會變成一場政治風波。
既然行政吸納政治一套不可行,理應發展另一套政治吸納行政模式取而代之,而香港管治困境,就在於政治無法走上專業化道路,政府欠缺一個有民意基礎,政治力量支持的核心執政綱領,作為由上而下施政的道德及理性基礎。
若果特首是經一人一票選出,其執政綱領具認受性,其他政治勢力,包括官僚集團要阻撓也不容易。同樣特首若由議會內多數黨出任,黨競選政綱有民意基礎,自然可以過渡成為執政綱領。
公務員現時仍可在決策上與政客爭持,在於執政政客團隊乃拉雜成軍,團隊欠統一意識形態,各政策之間互相矛盾,一時大有為干預主義、一時又高舉大市場小政府。
在政府內部爭辯政策時,例如向財務科爭取資源時,政策局政客通常處於下風,反而公務員堅持幾個簡單原則,政客往往招架乏力,當中原因是政客團隊不濟。要壓服公務員不外是兩大法寶,一是經專家深入論證研究,在政策理性層面要站得穩,一是有廣泛民意基礎,議會黨派支持。
目前之管治困局,有結構性因素,1,200人小圈子製造出政治基礎薄弱的特首,組閣方式又欠缺政治邏輯,冇乜章法,由此帶領亞洲地區歷史最悠久之現代官僚系統,容易出現誰也不服誰狀況,回歸十幾年來,已成為一種本地政治「風土病」。
添馬男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