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商品交易所爆煲近一個月,雖然「首席梁粉」兼話事人的張震遠,一度堅稱可向股東配股集資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但根據商交所文件顯示,兩大中資股東中遠集團及工銀亞洲,及航運商人莫峰,去年均拒絕繼續「泵水」,最終只籌得約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其中逾2億元更是由盛傳財困的張震遠旗下新效控股支付,令商交所資金來源更加撲朔迷離。
根據公司註冊處最新資料,商交所去年11月30日已向股東配股抽水,在七名現有股東中,只有大股東新效、俄鋁母公司EN+、內地商人楊孟欣及錢果豐願意參與,以合共2.34億元認購1000萬股商交所新股,由於楊孟欣及錢果豐均屬小股東,單是新效已支付2.05億元,令人質疑以張震遠個人財力,是否足夠應付該筆資金。
董事爆逃亡潮
早前有消息指,雖然張震遠屬CY重臣,但中央已決定不會伸出援手,是次商交所中兩名中資股東中遠及工行均拒絕供股,印證中央已對張堅決斬纜。至於商交所另一主要股東、與張震遠關係甚佳的莫峰態度也令人關注,因盛傳由莫峰持有的Mega Union同樣拒絕泵水。
配股完成後,中遠、工行及盛傳由莫峰持有的Mega Union,持股量均由一成下降至8.33%,新效持股量則由原來56%上升至61.25%,其餘股東持股量則大致相若。
商交所同時爆發董事逃亡潮,商交所在5月18日遭證監會收回交易許可後,EN+行政總裁Artem Volynets及新地非執董王于漸,均立即請辭商交所董事職務,成為繼錢果豐後,近兩個月內第2及3名辭任的商交所董事。
今次股東供股及董事辭任事件,反映商交所股東間掌握的資料出現偏差。據了解,兩大中資股東及莫峰在商交所去年底配股時拒絕泵水,EN+、錢果豐及其他股東則「爽快」付款,惟錢果豐及由EN+委任的Artem Volynets卻在配股後不足半年內先後辭任,意味中資股東及張震遠友好或已「聞到辳味」,相反其他股東則後知後覺,其後才急急跳船。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