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增客戶持倉 助銷售<br>外滙累計期權 金管局研寬限

或增客戶持倉 助銷售
外滙累計期權 金管局研寬限

【本報訊】雷曼風暴後,監管當局全面收緊銀行銷售投資及衍生工具產品,外滙累計期權(Forex Accumulator)合約,亦一併按股票累計期權要求,釐訂風險計算及客戶持倉限制。消息透露,金管局近期透過銀行公會,向成員行發出初步諮詢文件,對放寬7種主要貨幣合約的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計法,尋求業界意見。
記者:劉美儀

新計法下,銀行在評核客戶承擔損失的能力時,將會較寬鬆。換言之,銷售予同一客戶的外滙累計期權合約規模,將較以往擴大,客戶可容許較大持倉胃納。

業界盼放寬人幣合約

不過,據悉7種主要貨幣,並未包括人民幣合約,成員行需於6月中前回覆銀公,待公會收集諮詢文件意見,整理後轉交金管局。
業界表示,希望當局能對現時升值勢強、交投趨旺的人幣期權合約,亦納入放寬計法的貨幣之內。市場認為,諮詢文件有助釐清灰色地帶,使金融風暴恐慌後,因過度收緊以致影響正常對沖交投的業務運作,能恢復正常交投空間。
所謂外滙累計期權合約,與俗稱「I kill you later」的股票累計期權,概念類同。買賣雙方協定一個行使價,以人幣合約為例,上周五收報每美元兌6.1345人幣,假若人幣跌穿行使價6.2,認購方便要按2、3倍貨值的規模,按行使價接貨。

在去年下旬,金管局要求銀行,在評估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時,必須以合約牽涉的最大損失總值,計算客戶可持倉上限。由於準則甚緊,不少銀行便逐步淡出外滙累計期權合約行列。
消息認為,因外滙與股票性質不同,股票反映企業信貸,理論上股價可跌至零,但外滙價格不存在零水平,外滙市場兩、三個百分點的波幅,足已翻江倒海,故毋須與股票合約的風險計法看齊。

諮詢銀公會員 更改計法

據悉,金管局透過銀公向會員行發出的兩頁紙諮詢文件,建議放寬集中風險計算方法,不以交易合約最大損失總值,作為計算持倉限制準則,改為按有關貨幣在一個時限內的波幅記錄作參考,劃定一個權重比例,用作計算客戶的集中風險程度,以及可承受損失胃納,變相令銀行的可銷售規模擴大。
建議放寬的7種主要交易貨幣合約,包括澳元、紐元、加幣、英鎊、歐元、日圓等。港元及美元為兩隻當然貨幣,一般預料其計算方法都會以寬鬆處理,但人幣未列其中。
財資界人士指,隨着人幣再次單邊看漲,有槓桿效應可作對沖交投的衍生工具,無論對機構企業、高端客戶或理財銷售,皆需求殷切,風險管理亦要平衡正常業務運作。

08海嘯後 收緊監管

【小檔案】
由於累計期權合約(Accumulator)在08年金融海嘯跌市時令投資者損失慘重,而Accumulator本身牽涉大量投資風險的工具,故金管局當年曾致函業界,銀行須將此類產品列為最高風險評級,客戶對象只應包括有投資結構性工具及期權經驗的專業投資者(PI)。

客戶僅專業投資者

當時金管局提到,若客戶的投資組合已高度集中於Accumulator,認可機構應避免向這些客戶,再作出任何累計期權合約的招攬或建議;而集中程度因應客戶所承受的最高風險額、其能否在不利市況下承受虧損,以及應付可能出現的追加保證金要求計算。
對本身組合已高度集中Accumulator投資風險的客戶,金管局要求銀行應停止再向其繼續銷售相類合約,認可機構亦要確保前線職員,在銷售時操守恰當;故銀行不應向客戶建議透過借貸,「谷大」本身資產組合規模,以滿足成為專業投資者的入門資產要求。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