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士提反女中 威嚇或用中文教學

聖士提反女中 威嚇或用中文教學

【本報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附屬小學擬轉直資引起「長衫革命」。約20名校友及家長昨高呼「有教無類」,以剪刀為學校與「直資價錢牌」一刀兩斷,反對教育與金錢掛鈎。出身基層的舊生指當年幸獲母校取錄,今日才可成為大學生,希望學校繼續為不同背景學生提供機會。舊生家長、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批校董會不知為誰服務。
2003年入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廖淑華,現於中大修讀新聞與傳播系,她表示當年家境不佳,家住中西區的唐樓,母親從事運輸業,收入不穩定,家庭月入約2、3萬,但有幸入讀這間津校,「如果學校當時轉直資,我都唔會報,今日亦唔成為一名大學生」。

莊陳有斥校董會違諾

廖淑華相信基層接受優質教育亦可向上流動,但見中西區已經有四間名校轉了直資,「唔想再少兩間好嘅津校,希望畀到更多女孩呢個life-changing(改變人生)嘅機會」。
兩名女兒均是舊生的莊陳有稱,學校於1971年開始取錄失明學生,後來失聰學生都接納,令他深深感受到學校推動平等的精神及傳統;又指學校有多年成績基礎,「點解到今日會失信心,認為轉直資先維持到水準?」質疑學校已受市場導向,出現階層分野,亦違反校董會於五年前承諾不轉直資的說法,寄語校方「教學唔係咁兒戲」。
家長張燕姬的女兒於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就讀,她表示家庭屬小康之家,女兒經統一派位入讀,學校轉直資負擔定必加重。她不滿校方早前於家長諮詢會上作出威嚇,指學校如不轉直資,或會「變中中咁用中文教學」,製造假象爭取家長支持。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稱,全港直資中學學額佔總學額12.3%,但中西區的比例達22%,加上私立及國際學校,區內基層的選擇越來越少,導致貧富懸殊等問題,將向教育局提出口頭質詢。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發言人稱,根據教育局2010年的語言微調政策,除非一級有85%學生屬全港前列40%,才可選擇以英語教學,否則要有一班中文班。校方表示,向家長提出這個制度並非指學校會變成中中,而是指出「會有中文教學」這個可能性。

舊生反對

舊生家長莊陳有:
「學校喺80年代行先一步推動平等,點解到今日失咗信心,覺得轉直資先維持到水準?」

舊生莫京喬:
「校訓係本信而進前,有個公平社會,可以畀孩子係同樣起跑線上。」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