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勞動節,教宗方濟各發表措詞嚴厲演說,譴責非法加蓋三層導致塌樓的孟加拉工廠,視工人如奴隸。這宗慘劇,造成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喪命,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塌樓意外。事隔一個月,記者回到圍封現場,百人仍然失蹤,警方卻已停止搜索,但失蹤工人的家屬仍未死心,日夜拿着至親的照片守着廢墟,有人焦急流淚,有人不知所措,在頹垣敗瓦之間,茫然等待奇蹟。
第二大服裝出口國
倒塌的工廠,位於距離首都達卡約四十公里的薩瓦爾(Savar)。小小城鎮就如昔日的東莞,逾百間製衣廠星羅棋佈。肇事工廠原本樓高八層,倒塌後只剩地下三層石屎框架,滿目瘡痍,就如核爆之後。據指,工廠五樓以上都是非法加蓋,豆腐渣建築不敵大樓內發電機的重量,成為塌樓元凶,涉僭建的業主事發後在印度邊境被捕。
三十歲的工廠女工Pakhi Begum,是其中一個倖存者。被活埋在廢墟中三十六小時,奇蹟生還,「走避不及,腳給橫樑壓着……身邊有六具屍體……」一雙腿需要截肢,Pakhi的求生意志仍頑強,她說,在瓦礫之下,看不到一點光,惟有家中的孩子,讓她看到希望:「如果死了,誰人照顧?」在製衣廠工作未夠一年便遭逢厄運,她沒怨天尤人,「政府人員承諾,我康復後可在小賣部工作。」在人命輕如鴻毛的國度,她的願景同樣微小。
像Pakhi一樣,冒險在危房營役的,還包括二十六歲的Salma。四年前由家鄉Barisal來到薩瓦爾打工,一家四口租住工廠旁殘舊的小宿舍居住。對於塌樓,小妮子直言感到害怕,「工作的工廠有九層高,擔心同樣是僭建……」慘劇後,達卡的女工發起連串工潮,爭取改善待遇,Salma從沒參與:「罷工的話,那天就沒有工資,爸媽還在鄉下工作……」她無奈的說。
孟加拉是繼中國之後,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每年出口金額達一百八十億美元。香港人對血汗工廠並不陌生,隨着內地薪酬上漲,原本人口密集的製衣廠,早由與香港相隔不遠的東莞,遷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在當地,記者就曾遇過不少港商;另如瑞典時裝巨企H&M,部份成衣也在此生產。
一名來自福建的廠家就指出,在貧窮的孟加拉,不愁聘不到女工:「每件衞衣批發價五至六美元,一張定單動輒一百萬件。孟加拉人多,薪酬成本較緬甸、柬埔寨更低廉。」就如Salma,她月入六百港元,收入已較她在餐館工作的丈夫高出一倍多;部份較具規模的工廠,薪酬更達九百港元。這或可說明女工為何離鄉別井,忍受惡劣環境冒險工作的社會現實。
肺結核成頭號殺手
根據世衞數字,二○一○年孟加拉共錄得三十四萬宗新增肺結核個案,當中近七萬人死亡。孟加拉婦女及兒童中心負責人Rafiqul Islam表示,在針織廠工作,經常吸入微細織毛,令肺結核成為工人的頭號殺手。為防止病症蔓延,他表示已和區內工廠簽訂合約,教育工人預防感染肺結核,並提供適當治療。
作為新崛起的世界工廠,塌樓意外正正揭視了孟加拉工人在低成本、高增值下的悲慘生活,多個世界知名時裝品牌為保形象,已迅速劃清界線,強調會確保生產商在人道及安全環境下工作。而過去一個月,當地的工人組織及政黨,已策動連串工潮,促令當局正視問題。透過剝削賺取暴利的無良商人,會否在巨大道德及政治壓力下,改善工人的待遇?值得繼續關注。
攝影:林亦非 撰文: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