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然一笑:這麼遠,那麼近 - 莫樹錦

醫然一笑:這麼遠,那麼近 - 莫樹錦

病人躺在醫院病床上,剛動過手術,臉色較蒼白,聲音也沙啞,但神志清醒,精神算不錯。
「手術順利,但要把整個甲狀腺切除。」A說。「啊!」B的心一沉,說:「你是說已證實是惡性腫瘤所以需要全面切除。」沉默一刻,A才說:「是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狀腺乳突癌),最常見的甲狀腺腫瘤。」
B未懂得如何招架,A已繼續冷靜地說:「手術時亦已取掉附近淋巴腺,發現有擴散迹象,手術後仍要接受輻射來治療。」
「哦!」B只能作出基本反應。
A既理性亦冷靜,而B卻心緒紊亂。奇怪就是A是病人,而B是醫生。
於腫瘤界打滾25年,見過無數病人也薄有虛名,但這天醫生全無醫生功架,全因躺在病床上的A君是自己好朋友。B多年來很幸運,從未遇上自己家人或好朋友患癌,想不到感覺原來是這麼痛。心痛的不單是好友要動手術接受治療,也不是因為無藥可施,事實上甲狀腺腫瘤治癒率很高,痛的是好友將要活在癌魔陰霾下,並要面對一場理性與恐懼的對峙。
理性本應是醫生強項,見病人時總會按科學分析病情,安排治療並提供數據作參考,但想不到面對好友患病時竟然找不出理性,恐懼便乘虛而入,給醫生打個措手不及。面對相對理性的病人好友,醫生只會說些無聊笑話以掩飾這份痛,這時醫生未能產生醫生功效,只能做回一個朋友默默地叫喊着:「老友,不要擔心,我們在支持你。」
病與死亡,是這麼遠,卻那麼近。
父母早已年過80,兄弟朋友亦已邁過中年,據統計香港每4.5人便有一個死於癌症,故此於未來日子中,醫生將要面對類似情況的機會頗高,經此一役,才知道本是極為理性的醫生不堪一擊,切膚之痛帶來恐懼,恐懼的魔力比理性還要強。
未敢祝願每位家人好友永遠無病無痛,因這並不可能,只能祝願他們找到勇氣,也會找到一位比自己更為理性的醫生。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