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較低】
顧名思義,iBond回報與通脹掛鈎。iBond定息機制分定息及浮息兩部份,定息部份為1厘,淨息部份則按最近6個月本港消費物價指數(CPI)的平均數計算,以較高者為準。根據彭博社綜合券商預測,今年起至2015年的CPI,分別為4.1%、4%及3.5%,即iBond預計每年平均息率約為3.9厘,遠勝近乎零息的銀行存款,穩健程度亦較傳統高息股高。
中電股息少於4厘
翻查過去兩批iBond表現,首批iBond(4208)派息三次,總計派726.5元,以上周五收市價102.9元計,總回報達10.2%;第二批iBond(4214)暫派息一次,以上周五收市價104.7元計,總回報為6.4%。獨立股評人陳永陸預計,新一批iBond上市首天可升到105至106元水平,「收息又得,第一日沽咗佢又得」。
在低息環境下,傳統優質高息股一早被搶高,雖然近期受美債息抽升拖累,股價由高位回落,但息率仍僅得3至4厘。兩大龍頭房託(REIT)領匯(823)及置富(778),股息率分別為4.5及3.5厘,高息光環明顯褪色。傳統高息藍籌股中電(002)及電能(006),股息齊齊在4厘樓下,少得可憐。
相反,金融海嘯後遭不少股民唾棄的銀行股,息率回報更吸引,其中派息年年有增長的三大內銀股——中行(3988)、建行(939)及工行(1398),息率全數在5厘以上,又以中行達5.9厘最吸引;滙控(005)及恒生(011)息率亦有4.1厘。中移動(941)近年亦成為食息一族追捧對象,現價計息率4.1厘,與滙控及恒生相若。但買入相關股票,卻要承受股價波動風險,未必適合保守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