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盤業主 嫌居屋難升值 換入私樓更化算
陳小姐年幼時居住港島公屋,97年與家人透過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以約120萬元購入北角健康村單位。她說:「當時諗,反正畀租出去,不如買個單位,起碼物業屬於自己,將來(賣樓)可以收得番(錢),就連廣告都話加按,需要時可套現,我覺得咁樣選擇會好啲。」
自住15年 健康村僅值200餘萬
礙於當年資金少,買的是小型單位,實用面積319方呎,只間一房,高峯期住5個人,其後部份家人遷出,現時都有3個人住,仍然感覺擠逼,加上物業樓價升幅小,更加強換樓意欲。
陳小姐解釋:「住咗15年,𠵱家只值200餘萬,若買私樓,十幾年到𠵱家翻兩轉,好比龜兔賽跑,身邊朋友屋企人換咗幾次樓,升幾倍。」
對於要賣居屋單位,陳小姐坦言有點不捨得,她稱,看過一篇文章,指出外國人喜歡將房屋一代傳一代,但香港人就想換樓賺錢,每每三年搬一次,朋友們亦贊同樓換樓才賺錢,故自己不會太傷感。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住慣北角區,覺得生活方便至極,加上近年在區內開設首飾店,拓展自己事業,將來換樓仍揀此區,屬意大型實用老牌屋苑百福花園,又或馬寶道單幢樓,建築面積約500、600方呎的單位,樓價400萬至500萬元之間,但礙於手頭資金有限,必須先賣出健康村單位,才可換入私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