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身擊】越熱越唔顧安全 <br>行人司機爭路 <br>交通黑點 夏季最多意外

【埋身擊】越熱越唔顧安全 
行人司機爭路 
交通黑點 夏季最多意外

【本報訊】天文台昨日發出今年首個酷熱天氣警告,最高氣溫高達35℃。《蘋果》記者翻查警務處過去5年的交通黑點意外統計,發現炎熱天氣與交通意外有一定關連。根據統計,每年進入夏季6至11月,以及在氣溫較高的日照時段,意外率均較其他時段為高。記者近日在七個主要交通黑點觀察,發現烈日炎炎下,行人和司機似乎都心煩氣躁,人車爭路、急衝紅燈,險象環生。
記者:馮詩媚 司徒韋桐 劉漢權

旺角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的交通黑點,不時有途人趕燈尾或衝紅燈,險些造成意外。何家達攝

根據警方於2008至2012年度的交通統計報告顯示,在這5年間,按月統計的交通意外數字中,在夏天、氣溫較高的月份,交通意外數字普遍較其他月份為高,其中2012年總數為15,894宗,而6月份至11月份,平均每月高達1,350宗,當中以10月份意外率最高,達1,403宗。

天氣熱 心情自然𤷪

此外,警方每小時統計的交通數字顯示,2008至2011年間,各區合計的意外數字,以早上11時至晚上7時的日照時段,意外率較其他時段為高。以2011年為例,每日平均有40.93宗交通意外,其中每早11時至晚上7時的8小時內就有20.22宗,佔全日一半。
臨床身心行為學家李寶能分析,夏季的交通意外率較高,全因本港夏季潮濕高溫,容易令人熱血沸騰及焦慮不安,「路人企定定等轉綠燈的容忍度會降低,唔想俾太陽曬住,所以想快啲轉換一個舒服環境而罔顧安全,亂過馬路」。至於日照時段和早上的繁忙時段,為交通意外高峯期,李寶能解釋,繁忙時段交通流量特大,出意外的比率亦自然高。

綠轉紅 多人趕燈尾

研究交通政策多年的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坦言,許多輕微碰撞的交通意外,也是人與人、人與車互不相讓有關;而天氣炎熱時,人的心情自然較𤷪𤺧、心急,碰撞自然多,在馬路上除人車相撞外,人撞人亦時有發生。
昨日天文台錄得最高35℃氣溫,紫外線指數達12,強度屬於極高。記者於中午再到旺角亞皆老街與彌敦道交界的交通黑點視察,熱浪令人透不過氣,路人熱得汗流浹背,女士們均以手或傘子擋太陽。在這極之繁忙的十字路口,等待過馬路的行人每轉多達80至100人,行人間不時發生肢體磨擦。據記者現場統計,每次行人過路燈由綠燈轉紅燈,至少20、30人趕燈尾或衝紅燈,多次有車駛至,險些就發生意外。
事實上,全球不同城巿均有類似情況,部份地區會在炎夏採取不同方法,協助司機及行人降溫。如台北市環保局去年起便有新規定,凡天氣溫度超過37.5℃,便會出動洗街車及噴水車載用回收水,在忠孝東路等重點路段灑水降溫。該市環保局監測結果,原本高達54℃的瀝青路面,經灑水後可降至49℃,藉以提高道路使用者的舒適度,減低市民等過馬路時受熱浪的煎熬。

一名雙程證婦人前年在彌敦道與旺角道交界,遭巴士撞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