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沉淪」多年的內地體育用品股,可能漸見曙光!龍頭李寧(2331)執行副主席金珍君表示,清貨速度比預期中快,下半年存貨比例或重回正軌,刺激股價昨大升15%。但分析指,個別體育用品股庫存問題改善,惟消費市道欠佳,行業難大幅度復蘇。
記者:鄭柏齡
建銀國際研究部消費行業董事陳兆昌認為,即使存貨已減少,但對公司,以至整個市場的看法仍然謹慎,「點解唔提同店銷售增長?如果清晒貨,但新產品賣唔出,對公司同分銷商都無幫助。」
轉型計劃盼提早完成
陳兆昌相信,李寧股價大升,主因是市場無方向,炒消息所致,「未來幾年增長空間唔高,有邊個投資者、基金經理想長期持有體育用品股?有人話行業派高息,呢幾日公用股都唔得啦。」
李寧去年勁蝕20億元(人民幣.下同),包括為「賣剩蔗」撥備約13.3億元;又推出「渠道復興計劃」,計劃作一次性解決存貨問題兼轉型。
執行主席李寧昨日出席股東會後報喜,指出轉型計劃進度相當理想,可能較原預期的2至3年提早完成。
李寧續指,今年上半年經營仍然有壓力,但不肯透露同店銷售增長是否改善,強調「同店銷售不是關鍵」,指新產品得到消費者認同更為重要。集團今年無計劃大幅關店,稱「能留下來的都是好店。」
在清貨進度上,公司執行副主席金珍君坦言未達理想狀態;他預計今年下半年,庫銷比可回復到5至6倍的健康水平;產品售罄率及折扣率在去年第四季起,已有明顯改善。
裕元調整生產線谷毛利
另外,代工多個波鞋品牌的裕元(551)指,生產成本仍然高企,集團會着力調整生產線,促使毛利率在今年第四季回升。
裕元首季純利大跌逾五成,集團執董李韶午指,預期今年中印越三地人工成本,平均上升一至兩成,幅度較去年低;目前正與客戶相議加價,又把生產成本較高、位於中國的生產線,遷移到東南亞地區,年底時中國地區的生產比例,會由去年約40%,降至35%。
集團董事總經理蔡乃峰補充,環球經濟仍然疲弱,料下半年定單與去年持平。而內地體育用品存貨水平仍高企,相信下半年會繼續清貨,市場在明年始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