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餐廳,曾經是高級美食的保證,全球遊客都嚮往在當地享受一頓高級餐點,但隨着加熱食物、工場食物普及,部份法國餐廳食物質素明顯走下坡。當地業界建議,日後那些不用新鮮食材、只翻熱食物的食店,將被禁稱為「餐廳」(restaurant),初步預計下月將建議草案提交國會審議。
法國快餐去年巿佔率首次壓倒傳統大餐,巿佔率竟高達54%,為免美食大國美譽遭低品質翻熱食物拖垮,旅店餐飲業協會(Synhorcat)和30名國會議員建議收緊對「餐廳」的定義:任何沒有使用新鮮食材,甚至在店內無煮食的食店,將不能再稱為「餐廳」,老闆也不能自稱為「餐廳老闆」。
研究指,目前約31%法國餐廳採用工場準備的食物,不過若當局收緊餐廳定義,約67%表示會考慮轉用新鮮食材,另約10%將失去「餐廳」資格。
法式濕吻新辭彙「galocher」
協會主席舍內解釋,修例是要保障食客:「現時食客走進餐廳,無法知道食物只是加熱的,還是很好地由廚房的廚師現場即製,日後有『餐廳』標誌的,食客就懂了。」舍內又指,新草案主要針對只加熱食物的食店,並不是非常嚴格,所謂新鮮材料包括急凍或真空包裝的食材,而麵包、糕點和雪糕等可獲豁免。
協會預計,新措施可創造2.7萬個就業職位,但食客也要多付約7%。但當地有另外六個餐廳工會則反對建議,擔心會令行業雪上加霜,又援引字典說餐廳定義是「收費供應餐點的場所」,反建議即製食物的餐廳可貼上「artisan-restaurateur(餐飲大師)」標籤,以茲識別。
另外,法國受歡迎的《新羅伯特法語字典》在2014年版新版,首次將「法式濕吻」收入字典,新法文單字辭彙「galocher」將用形容伸脷接吻,負責人解釋「galocher」本來已是俚語,演化自滑雪鞋「La galoche」,暗喻法式濕吻像雪上滑行。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