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評論商交所關門及張震遠不濟事件嘅文章之中,最奇怪立論一篇來自資深財經記者/評論員任美貞(Shirley Yam),莎莉係港大畢業生,倫敦政經學院(LSE)國際關係碩士,中英文文筆犀利,近年在南華早報寫專欄,左丁山星期六必讀。上星期六(五月二十五日)莎莉在南早發表一篇"What were our top officials doing to let HKMEx fail?"內容有爆料,有評論,有引述前監管官員之言:How could it have happened?(這事怎可能發生),左丁山睇完,覺得好彩張震遠辭職,商交所執笠啫,否則害親香港。
莎莉爆料話,2008年,特首曾蔭權收到北京高層可靠消息講,中國領導人話:中國對世界油價應該有say,香港可以為國家貢獻,成立一間商品期貨市場/交易所。曾蔭權以為執到寶,視之為優先項目,立即叫港交所開辦,但港交所話「商業不可能」,一口拒絕,曾蔭權好唔高興。(因此埋下周文耀離開港交所伏筆。)張震遠知道後,乘機上馬,曾俊華表示支持,但張震遠全無經驗,勉強拉雜成軍,一開始就資金不足,點知成立商交所後,所謂領導人頂不住內地交易所之保護主義壓力,中國禁止內地企業參加境外石油交易,至此,商交所前途已無希望。
爆完料,莎莉話曾政府、梁政府清楚知道商交所之成立從來不是一個商業決定,點解唔出手打救?並引述前監管官員說話,呢啲事(即執笠)點可以發生㗎,只要財政司司長打幾個電話俾本地大亨,叫佢地斥資挽救,就已經冇事啦,依家政府見死不救,眼白白讓商交所死亡,莎莉問,唔通政府低估此事對香港之傷害性?唔通冇大亨回覆電話?唔通冇與北京溝通?還是政府內部分裂有權力鬥爭?莎莉之言幾得人驚,但並無道理,莎莉平時抨擊官商勾結,點解在商交所事件就要財政司司長打電話搵大亨放水救商交所?或由政府曲線救之?商交所之死,輕若鴻毛,趁未對香港造成傷害之前,早死早着,如果嗰位前監管官員仍然在位,監管措施好多「適度干預」,政治掛帥,對香港就真正傷害聲譽嘞。
(注:新亞文化講座第四講今日下午三時在土瓜灣農圃道新亞中學禮堂舉行,由宋叙五先生主講新亞創辦人張丕介教授對台灣耕者有其田政策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