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大媽」的搶金熱潮,不但為國際金價構成一定支持,就連香港整個零售市道被撐起。本港4月份零售數據按年勁升20.7%,勝市場預期,單是珠寶手錶的銷售額就同比急增68.4%,比3月份亦額外多出了44億元。不過,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表示,這股搶金浪潮總會有終止的一天,相信這強勢只會是一、兩個月的「虛火」。
記者:吳綺慧
國際金價的走勢是在今年4月12日開始急速轉跌,中、港兩地的師奶們的搶金行動,亦是在4月份最後兩星期才展開,但是,這已經足夠刺激該月的珠寶及手錶銷售,按年勁增68.4%,達到131億元。
麥瑞琼表示,如撇除搶買金飾的影響,一般珠寶類別的生意增長只會有10%,如以此水平計算,即單是搶金兩周,就為4月份額外貢獻了44至45億元的生意。
扣除黃金 只增約一成
「4月份香港零售額會升20.7%這樣多,好大部份都是因為搶金。如果扣除黃金這部份,零售增長其實是和3月的9.8%相若。其他零售類別,表現都一般。我估計黃金銷售都會繼續對5、6月的零售數據有支持。」
不過,麥瑞琼強調,搶金熱潮總會有終止的一天:「大家主要都是買飾金為主,即是有用途,不會無止境地買。這股熱潮遲早會變得平淡,如果香港零售只單靠一類產品撐起,我覺得是有危險。」
麥瑞琼表示,會維持全年香港零售增長12%至13%的目標,重申租金、人工等成本上漲,以及整個業界銷售產品的單一化,仍為業界帶來隱憂:「現時香港人自己都不喜歡留在香港shopping(購物)啦!放假情願去澳門消費。大家(業界)要想一想為何有這麼多人走。」
周生生(116)首席財務長譚承志表示,4月份消費者搶金,令銷量較平日增加數倍,不少金飾都賣斷市,到5月份表現已稍為回復正常,由於部份黃金消費,或者是屬於客戶提早購買,故未來數月的黃金銷情仍難以看清,但是相信5月份同店銷售仍會錄得雙位數增長。另外,謝瑞麟(417)主席謝邱安儀昨日亦透露,4月13日至5月3日期間,本港同店銷售的增幅是100%。
電器相機銷售跌一成
政府昨日公佈4月份的零售數據,零售額按年上升20.7%至431億元,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14.5%,銷貨量則增長19.4%。除了珠寶的表現一枝獨秀外,其他零售類別表現僅屬一般(見表),表現較好的百貨生意按年升21.7%,但衣物及鞋類只增5%,而電器及攝影器材銷售更跌11.6%。
至於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的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則增加33.6%,較3月份增加106.1%明顯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