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七不思議<br>(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校園七不思議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夜深,四周一片寂靜。學生宿舍內,幾個學生在刻意調暗的燈光下圍在一起,舉行「周五夜話」糖水會。
一年級生央求三年級學長:「師兄,聽說學校嚴禁教授跟我們說的,究竟那『七不講』是甚麼東西?」大家七嘴八舌:「真像《哈利波特》的佛地魔呀!霍格華茲的學生叫他作He who must not be named,不敢直呼其名。」「那一定是很恐怖的東西了,是不是學校泳池有水鬼會溺死學生?還是校長家後面那段小徑有……」
學長最後按捺不住,神秘兮兮的說出「七不講」。但自那夜,他沒有再在校園出現……這是201X年香港T大在大陸S市分校的校園。
………………………………

杜撰這故事,是因為看見近日內地報道,繼早前中央推出「七不講」,禁止大學教師跟學生討論「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後,最近又發指令,要加強年輕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這些極左指令,令不少人對習近平推政改的期望幻滅。我卻關注,香港很多大學正積極拓展內地「業務」,北上辦分校,師生和校友都關注,這些掛着本港大學招牌的學校,如何捍衞學術自由。遇到「七不講」、「加強教師思想工作」之類的指令,香港校方如何應付。
以將在深圳辦分校的中大為例,校長沈祖堯曾說,會盡量維護言論和學術自由,也會遵守內地法律,希望兩者取得「平衡」。問題是,學術自由與內地法令根本上存在矛盾衝突,「七不講」的內容正是中國現今體制的七個關鍵弊端,作為學術機構,就應該去研究、去探討,沒有「平衡」的餘地。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