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 撕不去<br>(自由撰稿人 南荻) - 南荻

自由思想 撕不去
(自由撰稿人 南荻) - 南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布坎南的著作《自由的界限》今年1月在大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教授汪丁丁為該書作了5,000字的序言〈探尋轉型期中國社會的政治哲學〉。近期該書突然從經銷商處召回,5月再次發售時,讀者發現,汪丁丁的序言被人工撕去。一時間,「手撕汪丁丁」的民間輿論在大陸四處傳開。
原來該序言有政治敏感言論。汪丁丁寫道:「就中國目前政治格局,我們不難推測,與多黨代議制相比,更可能形成的是執政黨內各派魁首之間達成政治妥協的過程」,並稱「在理想的政治格局中……執政黨內應形成一個多數派和兩個享有合法權利的反對派。為實現這一可行方案,執政黨的組織部和宣傳部,必須分解為黨內各派相互獨立的組織部和宣傳部」,這就是汪丁丁兩年前寫下該序言時的「黨內代議制」設想。
汪丁丁隨即在其博客上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出版社的「下三濫行為」,並聲稱「此事與中央政府完全無關,純係浙江或浙大某腦殘官僚的愚蠢行為」,直言抨擊中國出版業內十分普遍的「自我審查」現象。然而,業內人士評論,此次並非自我審查的結果,而是有來自「上面的壓力」。讓人聯想到中央剛剛發佈的有關「意識形態七不講」的文件,和官媒上「牢牢佔領意識形態陣地是國家核心利益所在」的宣傳言論。

出版社沒有官方的回應,只有某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年頭,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相互多體諒吧。」活得不容易,道出了許多人普遍的恐懼情緒。正如《自由的界限》此書中說到的:「人們越來越感到自己受不可名狀的不負責任的官僚的支配,生活在無法預料的迂迴曲折之中,私人預期被摧毀和扭曲,而卻鮮有機會得到賠償。」在中共「老大哥」無微不至的監視下,人人都活在恐懼之中。
民間的恐懼是專制者恐懼的鏡象。猶如晚年的毛澤東,多行不義,眾叛親離,失道寡助,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直到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徹底將他擊垮。共產黨極權狂人斯大林控制人的兩個絕招就是「恐懼與收買」,然而他自己在晚年也是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患上了「躁狂性恐懼症」,用餐時,如果沒有人當面先行品嚐飯菜,他絕對不會去伸手盤中餐。如今大陸越來越嚴厲的言論控制手段,反映了中共領導人對自己政治前途的深深憂慮。
印數僅3,000多冊的《自由的界限》,其序言因為被撕去,卻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流傳,百度網絡上的點擊量已經超過150萬。讓人們看到了:恐懼撕不去,自由的思想更撕不去,大廈將傾,非一黨所支也。

南荻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