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在國際新聞雷達上消失了的敍利亞內戰近幾天又再出現。先是歐洲聯盟解除對敍利亞叛軍的武裝禁運,接着俄羅斯公開表示可能出售防空導彈予巴沙爾政府,一直施壓要求美國介入的參議員麥凱恩則會見了叛軍領袖,認為奧巴馬政府不應再姑息巴沙爾政權。若果按這樣的趨勢走下去,敍利亞內戰短期內可能會升級,令中東地區平添紛亂。
大概在去年底,敍利亞巴沙爾政權一度危在旦夕,連堅決支持他的俄羅斯也明示暗示巴沙爾大勢已去。只是敍利亞反對派及叛軍沒有乘勝追擊的能力與決心,一味等待西方大國介入,結果讓巴沙爾政權再站穩陣腳,形成拉鋸的局面。
那西方大國包括歐盟及美國為何遲遲不出手呢?她們有幾方面的顧忌,其中最重要的是介入敍利亞的軍事、政治代價太大。跟利比亞不同,敍利亞巴沙爾政權武裝力量甚強,擁有大量短程導彈及防空導彈。即使西方大國只是成立禁飛區協助叛軍,她們的戰機也受到敍利亞導彈的巨大威脅,隨時損兵折將。
假若要有效穩定敍利亞局勢,派出地面部隊將是免不了的事。根據美國國防部估算,單是在邊境設立安全走廊及難民營接收避戰禍的難民已需要4至5萬士兵;要全面控制化武設施則需要75,000軍隊。假若想推翻巴沙爾政權,十萬兵大概免不了。對厭戰的美國來說,這不是個選擇,歐盟沒有美國撐腰的話則甚麼也做不了。
此外,敍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僅得的盟國,俄國肯定不會坐視巴沙爾政權倒台,並會不斷提供援助及先進武器,令戰事拖延,就像伊拉克、阿富汗之戰那樣。
算來算去,介入敍利亞內戰都是虧本生意,大家自然講多過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