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香港本土意識抬頭,以陳雲先生為首的本土派打着「本土」的旗號,欲擺脫中港之間一切關係。無可否認,近年因中港矛盾日益加深,催生了本土派一連串否定國家的口號,甚至將政黨政治與本土意識完全掛鈎,令本土意識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今年六四,支聯會又訂下「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口號,挑起了本土派的神經,引起社會對今年六四主題的連串激辯。
政黨政治與本土意識真的是完全掛鈎嗎?我想不是。在民主社會,政黨的角色是需要回應選民的意願,從而取得選民的選票。陳雲先生從〈本土政黨,不必愛國〉一文中,將政黨政治與本土意識完全掛鈎,是完全漠視了港人對國家的情感。本土派可以否定自己對國家的情感,但不能代表所有香港人對國家的情感。
我個人認為,絕大多數港人仍會對中國發生的事有所觸動,每逢內地發生天災人禍,港人均會倍感血濃於水、血脈相連之心。否則,香港各大新聞報章不必將新聞區別為港聞、兩岸和國際,只需要有港聞和國際(或甚港聞、大英和國際)便足夠了。港人將選票投給非本土派政黨,是選民的意願。難道在民主社會中,選民意願容許他人隨便抨擊之的嗎?
我奉勸本土派人士,與其埋怨支聯會的保守作風,不如以行動帶來新的突破。1989年,支聯會的成立是香港市民團結一致的成果。二十多年過去,支聯會一直堅持平反六四的運動,這份堅持是不論集會遊行人數、籌款金額多少仍然每年堅持下去。為甚麼沒有人為此對支聯會的付出表示感謝?與其說支聯會騎劫,倒不如反問自己對堅持平反六四的付出有多少。
本土派致力將愛國思想污名化(stigmatization),將愛國情懷上綱上線至港人的原罪,以此作為宣傳本土意識的手段,幾乎在近年的中港矛盾潮流下取得短暫的成功。可是,六四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國家大冤案,因為被冤屈不但是當年在廣場無辜被殺的學生、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被軟禁的中共幹部等直接受害者,還有所有被奪去天賦人權的13億中國人民。如果香港的本土意識已經發展至感到平反六四與否是事不關己的時候,我真的想問作為人類的基本良知應放在何處?
我個人並不算是愛國,在中學時期的升旗禮,我高唱三民主義歌引起身旁同學哄堂大笑。我不是國民黨人,但我表達藉此的是對政權的否定,我要否定的是一黨專政的獨裁政權,但不是對民族、對國家的否定。今天,本土派若是硬要將國家與本土分開,我想這只是中了中共黨國不分的圈套而已。
一如以往,今年我仍然會照樣到維園去,因為我視之為對公義和良知的表達。縱然我對六四沒有上一代人那份切心之痛的悲哀,但我會堅持今年都去,直至沉冤待雪的一刻。
King Ying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