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轉移 故鄉變蝗窩

世代轉移 故鄉變蝗窩

政權中國、文化中國、人民中國,你心目中的中國又是甚麼呢?是五星旗、龍獅旗、青天白日旗,還是一片空白茫然呢?過去24年來,把香港人覆蓋在同一天空下的平反六四訴求,因為「愛國」一詞而突然瓦解,一代人看成家鄉的土地,變成另一代人眼中的蝗蟲窩。

有學者表示愛國主義本身沒有好壞,香港社會在過去10年處於思想激盪的狀態,是否愛國其實無關宏旨,重要是不要排外和尊重異見。

以往接濟鄉下親戚

在支聯會主席李卓人的心目中,那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國,是山水情懷,以及魏京生、李一哲對政權批評的大字報,「今日大家睇到嘅可能係強國人,但我睇到嘅仲有民工被剝削、被強搶土地、被官僚欺壓,同埋國內好多非政府組織介入社會,照顧啲無權無勢嘅人」。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以世代作分析框架,他表示上一代人不少都根植內地,戰後才移居到香港,「好多人都自覺係由中國一個地方走難去另一個地方,諗住風波過去之後會返去,到50年代邊境封閉,人口再唔係咁流動,香港人先開始建立嗰種獨立主體意識」。
其後的一代雖然不在內地出生,但仍有不少親人居於內地,「嗰時冇話大國崛起,唔會直接威脅到你,返鄉下接濟親戚有種優越感,揹個擔挑、拎罐花生油,啲親戚會拎個細樽嚟,好開心咁裝走啲油,用膠袋裝啲白兔糖、煙仔餅,令人有空間去發揮善良本性同埋孕育同情心」。

如今與內地人競爭

至近年中港融合加劇,內地人不再是關愛對象,而是競爭對手,「嚟搶學位、搶奶粉、搶飯碗,咁仲講乜嘢同情呢?媒體比起六、七十年代發達,中國新聞比例好重,少咗啲幻想」。
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葉蔭聰認為愛國主義本身沒有好壞,「最重要係唔好排外、唔好有專制思想、壓制異見,只要係重視平等關係、反專制,就唔係壞事」。
葉蔭聰指香港自2003年至今,一直處於思想激盪的狀態,政治再不是民主派和保皇派之分,無論是香港本位,還是熱愛祖國,都有共存和互相刺激的空間。

六四24年,我們不想記起,但未敢忘記。
蘋果六四專頁: http://64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