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劃:警察故事

大企劃:警察故事

這是關於香港警察的故事。大家還記得螢幕上梁朝偉和劉青雲兩位新紮師兄,昂然戴上皇家香港警察的警帽,何其英姿威武雄渾剛勁。今日,市民眼中的警察只會低調執法,拘捕兩年前有份參與遊行的見習律師、禁錮採訪胡錦濤的記者,甚至從後熊抱手無寸鐵的社運女將。然而,香港警隊形象下降,在光影世界裏早有迹可尋:由昔日PC老散瞓身緝捕毒梟,演變成飛虎隊集體嫖妓,究竟這是如有雷同的巧合,還是我們對警隊的集體投射?這是相當有趣的議題。
撰文:馮國康

【瞓身抗賊】

根據香港警務處網頁,香港警察(Hong Kong Police Force)有近170年歷史,是亞洲首個擁有現代警察制度來維持公共安全的警務機關,它有輝煌歷史,亦有黑暗歲月。60年代,警隊跟其他紀律部隊一樣,曾存在極嚴重的貪污文化,《五億探長雷洛傳》(91年)中劉德華的撈油水情節,現實中僅是冰山一角。那年流行一句說話:「好仔唔當差」,遊走黑白兩道的警隊,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可想而知,亦解釋為何當年甚少警匪片誕生——一來警、匪難以區分,二來警察「玩唔起」。曹達華演出的探長電影,雖有儆惡懲奸的正氣凜然,惜與現實頗為脫節。

《跳灰》

整頓形象

直至1974年,獨立執法機構廉政公署正式成立,專門負責打擊貪污,而香港警隊為整頓形象,致力改善警民關係,「警匪片」相繼出籠,如吳思遠的《廉政風暴》(75年)和根據搶劫解款車真實案件改編的《七百萬元大劫案》(76年)等。但真正以警察為主角的電影,則要數由「鬼佬導演」梁普智執導的《跳灰》(76年)。單是關正傑以正氣腔唱出電影主題曲《大丈夫》中「大丈夫一生要經過困難磨練共多少」,已令幾多熱血青年受感召加入警隊。劇情方面,嘉倫扮演的警探為搗破販毒集團,不惜以身犯險,其忠直大無畏的「差佬」形象植入觀眾腦海,翌年麗的開拍劇集《大丈夫》,繼續由嘉倫扮演警察,同樣受歡迎,市民對警隊整體形象亦有改善。

《跳灰》的成功,令一班新浪潮導演向這類題材埋手,尤以章國明執導的《點指兵兵》(79年)和《邊緣人》(81年)最有代表性。在章的電影世界裏,沒有盲目標榜邪不能勝正,警察的陰暗面亦浮現,但觀眾看後不但不會對警察反感,反而對這職業更為尊敬。《點指兵兵》在兵捉賊的過程中,沙展王鍾被大賊許炳森「辣低」,令人同情;《邊緣人》的卧底探員艾迪更悲慘,終日徘徊在黑白、忠奸、正邪及人鬼的邊緣間,片尾更因被公屋居民誤當成賊,在同僚面前被活打至死,這幕令人重新審視警察執勤的危險性。

【硬漢英雌】

踏入80年代,中英簽署聯合聲明,香港回歸有了時間表,警隊逐步變得本地化,形象更親民,透明度亦越來越高。此時,李修賢主演的《公僕》(84年)誕生,它是當年刻劃警察生活最嚴謹、最細膩的經典,李修賢飾演老差骨處事圓滑機智,與艾迪飾演的新丁的查案方法是南轅北轍,兩人正好代表新舊兩代警察的不同價值觀。片中李修賢因誤殺小孩,變得意志消沉委靡,後又因拍檔艾迪殉職,決定黯然離開警隊,他的遭遇惹人同情,亦讓角色變成有血有肉的個體。
翌年,輪到最具代表性的警察出現,他將「皇家香港警察」六隻字塗上金漆,就是《警察故事》(85年)的陳家駒(成龍飾)。陳家駒被設定成忠直善良、嫉惡如仇、膽識超群,但衝動鹵莽的重案組卒仔,為緝捕毒梟楚原豁出性命,如在商場五樓一躍而下,甚至採取非常手段挾持上司(林國雄飾)。成龍以高難度動作配合詼諧逗趣的演繹方式,將差人角色變得更人性化,結局他不理法律將楚原痛毆,簡直大快人心。值得一提是片中的執法人員,上至署長、警司,下至散仔、交通警都非常討好。「憑自我硬漢子,拼出一生痴」不只是歌詞,也是前線警員的座右銘。

《警察故事》

女警出更

其時社會講求男女平等,電影主角不再局限於男警。《皇家師姐》(85年)全片便圍繞女警楊紫瓊推進,其敏捷身手及娟好外表是電影食糊關鍵,以致後起「打女」源源不絕,如《霸王花》(88年)的胡慧中和《皇家師姐III之雌雄大盜》(88年)的楊麗菁等,都成為女警代言人,並將女警從前予人的粗魯形象粉飾,添上一份香艷遐想。
綜觀80年代的警察電影,絕大部份都是正面描寫,當然亦有例外。麥當雄導演、富政治隱喻的《省港旗兵》(84年),講述林威率領一班大圈仔來港犯案,但警察與悍匪的身份互換,結尾大圈仔被警察圍堵在九龍城寨,觀眾只渴望他們能逃出生天,可惜仍被差人亂槍掃殺。

【皇家不再】

90年代初是港產片的全盛時期,色慾、愛情、喜劇及文藝片百花齊放,警匪片依然是最賣座片種。如陳嘉上的「飛虎」系列(《飛虎雄心》(94年)、《飛虎》(96年))、吳宇森的《辣手神探》(92年)、以及唐季禮的「警察故事」系列(《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92年)、《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96年))等等。
陳嘉上除執導「飛虎」系列,當然還有惡搞飛虎隊的《逃學威龍》(91年)。周星馳本來是飛虎隊隊長,奉上頭之命混入學校找尋失槍,其間鬧出連番笑料。雖然星爺鹹濕又縮骨,但在大是大非前亦能緊守崗位伸張正義,並處處顧及學生安危,形象討好。來到續集《逃學威龍2》,星爺被貶為交通警,意志消沉得在路邊燒雞翼,及後返校園做卧底後重拾鬥志,面對國際恐怖分子也不畏縮,倒沒埋沒「皇家香港警察」之聲譽。星爺在電影的生鬼演出,無疑又將警民距離拉近。

《逃學威龍》

蠱惑仔蒲頭

臨近九七,以回歸為題材的港產片相繼出籠,這些電影末世情結味濃,色彩和調子也相當灰暗。趙崇基執導的《三個受傷的警察》(96年),以96年12月31日至97年1月1日為背景,講述三位性格、職位迥異的警察(鄭則士、王敏德及林曉峰),在這天分別開了一槍,將三人的命運緊扣。電影揭示香港警察在回歸前後面臨的生活壓力與轉變,尤其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警察除去皇冠封號,「皇家香港警察」已成為歷史。
與此同時,改編自同名漫畫《古惑仔》的系列電影崛起(《古惑仔之人在江湖》(96年)、《古惑仔2之猛龍過江》(96年)),以鄭伊健飾演的江湖頭目陳浩南為主角,率領一眾洪興蠱惑仔出生入死,警察淪為大茄,甚至成為被蠱惑仔戲弄的對象。「灣仔一向我大晒我玩晒,洪興掌管一帶」原來執法者、維持秩序的是蠱惑仔,形式上是對警界的侮辱。

【敵我難分】

回歸後,香港警察在市民心中的形象開始逆轉,從前與市民站在同一陣線,與惡勢力周旋,現在似乎距離弱勢社群越來越遠,甚至如調轉槍頭的欺負弱者(年輕人上街示威被粗暴對待),這趨勢在電影中亦顯然易見。上文所提,以往警匪片是黑白對立的二元化,警察是正直不阿、匪徒是大奸大惡;今日的則是複雜多元性,警察有其人性陰暗面,遊走黑白的灰色地帶。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必定是《無間道》(02年)。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獲安排當黑幫卧底,長期的精神壓力令他分不清黑白,最終要看心理醫生;劉德華飾演的劉健明則被黑社會委派入警隊,官至高級督察,他三番四次想做「好人」,但最後也去不到夢想的彼岸。究竟警察角色,是否已敵我難分?
在杜琪峯的《PTU》(03年),警察維持的所謂「正義」更令人質疑:肥沙展林雪以權謀私,甚至為黑社會做事,只為一支失槍;Madam黃卓玲與悍匪對峙時被嚇到掉了手槍,匪徒被擊斃後還對空氣補發兩槍,只為整靚報告領功;PTU警長任達華縱容手下以非常手段查案,只為幫忙好友林雪;出發點都是為一己私慾。其時都有一些較輕鬆的喜劇出現,如馬偉豪的《新紮師妹》(02年)及谷德昭的《龍咁威》(03年),前者主角楊千嬅是跌跌撞撞的儍大姐;後者主角鄭中基更是貪威識食的二世祖,絲毫也看不出威嚴形象。

《無間道》

形象插水

近年,香港警隊形象陷入低谷。警員徐步高06年在休班期間擊斃同袍,被冠上「魔警」惡名,之後又接二連三發生警員牽涉風化案件,最轟動當然是08年CID探員在旺角警署強姦一名少女。事件勾起大家的回憶,麥子善執導的《知法犯法》(01年)便以「魔警」為題材,吳彥祖飾演警員劈頭第一句:「做賊好過啦,有機會發達!」後來他的確被安排做卧底,結果被利慾薰心而壞事做盡,害同袍、殺上司、瞞大佬、勾義嫂,最後被曾志偉飾演的江湖老大活埋。至於即將上映、彭浩翔監製的《飛虎出征》就是講述飛虎隊集體到澳門召妓的故事;而林超賢的《魔警》則以徐步高事件作參考。由此可見,警隊在電影世界裏的整體形象已見底。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