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本地公營機構的建築物都引入了天然採光的環保設計,其中香港科學園第二期的綠景樓在這方面可說走得較前。
2011年落成的綠景樓,屋頂採用ETFE氟塑膜物料,亦即北京水立方外牆的主要物料,不但重量輕,能減少承托結構所需的建材,最重要的是具透明度,可以讓陽光直接穿透,為大堂提供照明。設計者更在ETFE上加了隔熱物料,並為屋頂做了夾層,以減少日照造成的室溫上升。綠景樓更有兩組採光鏡,室外天台的兩塊能自動追蹤太陽的移動,並把陽光反射到另外兩塊室內的鏡子,繼而再反射到大堂,加強天然照明。
同樣於2011年啟用的東涌游泳池則利用玻璃纖維膜,造成貝殼狀的巨型屋頂。該物料有高反射特性,採光之餘亦有恆溫作用。
外國方面,天然採光的技術更加先進,如英國Monkseaton High School便以NASA物料加進透明天幕,以同時達到採光、隔音及高度隔熱等效果。家居應用方面,瑞典Parans公司則成功把追日系統與光纖結合,陽光輸送到室內。由於光纖體積小,而且可隨意屈曲,故在家居設計上帶來極大方便。
記者:張育嘉
攝影:馮就康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