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難做】
阿里巴巴現時為內地唯一能賺錢的網購商,其迅速崛起的關鍵,在於經營模式與Amazon(亞馬遜)等一般網購商不同,旗下天貓網不會「坐貨」亦不負責送貨,只是出租平台予零售商在網上做生意,並保證網站有人流,然後從銷售中收取服務費,避開了大建倉庫、物流網等「燒銀紙」的前期投資。現時阿里巴巴掉轉頭搞物流,是否有意更改經營模式,值得市場關注。
有分析員表示,搞網購本來就是一門極度依賴價格競爭、又要「燒銀錢」去建設物流、搞宣傳的生意,利潤率微薄,必須具龐大銷售規模方能賺錢,如全球最大電子商、美國的Amazon,都捱了8年,2001年才首見盈利。
狂燒銀紙 利潤率低
「但亦有市場人士開始覺得,網店始終都要有實體網絡、有資產支持,長遠經營下去先有優勢,而且市場亦給予好一點的估值。」
網購生意從來都不易做,強如Amazon都要積極減省成本才可持續盈利,集團近年在歐洲經常被揭發有「血汗貨倉」,員工低薪又要長時間工作,甚至有貨倉為慳冷氣費,令員工在倉內因太熱而昏倒。天貓網去年佔內地整體網購交易額達56.7%,排名第一;但第二及第三的京東商城和蘇寧,雖佔整體交易額19.6%及5.5%,但兩者仍處於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