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通識:國際合作的局限性

爽通識:國際合作的局限性

1.緒論

2011年北約空襲利比亞前領袖卡達菲的別墅,炸死了卡達菲幼子,各國使館遭縱火報復。資料圖片

‧20世紀後半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趨勢
‧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昇華成國際性政府組織
‧全球性組織如聯合國、地區性組織如歐洲聯盟及非洲聯盟在國際舞台上日益活躍
‧除了解決國際衝突上作出努力,它們在處理國際議題上也有相當貢獻
‧除了國際性政府組織外,非政府組織在互聯網及全球化時代亦日益活躍及壯大
‧它們在面對國際議題時,已成為各國政府及國際性政府組織的合作夥伴
‧文明社會中,根本不會有人質疑非政府組織如奧比斯、無國界醫生等的作用及重要性
‧不過,國際性政府組織及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並非萬靈仙丹,它們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2.國際性政府組織的作用

(a)解決國際衝突
‧聯合國、北約與非盟在這方面的工作較多
‧近年來,北約介入了前南斯拉夫兩次內戰(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並且於2011年參與對利比亞卡達菲政權的空襲
‧較少人認知是非洲聯盟自1990年代以來多次調停及介入非洲大陸上的衝突,如盧旺達大屠殺、埃塞俄比亞及厄里特利亞之間的戰爭

(b)提供人道援助
‧除了介入地區衝突,國際性政府組織亦向戰亂地區及災區提供人道援助
‧遠的不說,聯合國對2004年南亞海嘯受災地區重建扮演積極角色
‧近年非洲衝突的另一焦點──蘇丹、達爾富爾地區亦是聯合國重點援助地區之一

(c)解決/商討國際議題
‧政治危機以外,國際性政府組織亦是面對近年湧現的全球議題的主要解決力量
‧全球暖化已成為21世紀人類的夢魘,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便是國際性政府組織努力下,集合世界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商討對策的里程碑

(d)改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
‧自聯合國成立伊始,改善發展中國家民生便是它的要務之一
‧在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如國際紅十字會及紅新月會的協助下,自1960年代開始,聯合國作出了不少貢獻

(e)疫症的處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新型疫症如禽流感、「沙士」非典型肺炎開始蔓延
‧世界衞生組織在領導各國抗疫上相當成功,將新型傳染病的破壞力及威脅大幅減少

3.國際性政府組織的局限性

‧國際性政府組織的經費來自成員國的支持,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下屬不少救助計劃,但經常因經費不足而無力進一步推廣
‧再者,國家利益考量往往重要過維護世界公義,1990年代西方世界對盧旺達的種族清洗近乎袖手旁觀,現在敍利亞內戰的膠着狀態也沒有引起各大國的注意,國際性政府組織自然難有作為
‧此外,即使成功在各方之間調停,國際性政府組織達成協議後亦不一定可以有效執行
‧以巴衝突持續了大半個世紀,聯合國決議案也不知出了多少次,但最終結果是今時今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並未達成全面和解
‧更有甚者,出現問題的發展中國家往往是政治學上所講的「失敗國家」,即當地政府根本無力解決問題,國際政府組織的努力自然事倍功半

4.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a)監察政府及企業
‧非政府組織如國際特赦組織及無國界記者關注各國人權及新聞自由度,每年它們均會發表報告評論世界各國情況的最新變化
‧環保組織如綠色和平及樂施會亦會監察跨國企業的運作,前者經常批評跨國食品生產商濫用基因改造食品,而後者猛烈抨擊發展中國家「血汗工廠」的弊病

(b)對民間進行宣傳教育
‧國際宣明會、奧比斯等非政府組織經常派員到學校、團體及企業宣揚它們的宗旨及推廣它們對個別議題的見解
‧樂施會更曾在中國協助培訓社工,改善中國內地社會服務的水平

(c)發起社會運動
‧自2007年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地球一小時」運動,邀請世界各國各城市在特定日期晚上關燈一小時,宣揚環境保育、降低能源消耗

(d)政策研究
‧不少具規模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擁有本身的研究團隊或與國際著名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各項國際議題的對策
‧舉例而言,不少國際性環保團體推崇台北及首爾處理固體廢物及廚餘的政策,並且向各地如香港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5.非政府組織的局限性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並不受所有國家歡迎,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將非政府組織視為「麻煩製造者」,以中國為例,樂施會在中國培訓社工計劃最終未能完成
‧此外,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之間互不統屬,存在功能重叠及資源浪費的情況,例如國際紅十字會與無國界醫生功能大致相同,雙方卻少有合作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財力並不充裕,國際上直接資助非政府組織的國家主要來自歐美已發展國家,相對而言,各國支援並不足夠

6.結語
‧國際性政府組織及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在全球化時代在國際政治上佔一席位
‧兩者在國際間有相當功能及作用,但同時兩者均面對着一系列的問題,阻礙它們進一步發展

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周二至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