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六四集會,支聯會提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口號,引來非建制派呼籲杯葛,可說史無前例。
本土派杯葛論述有市場,顯然源自近年的中港衝突嚴重——中共和港府不斷破壞一國兩制,自由行觸發種種矛盾,雪球越滾越大,「反愛國」情緒自然高漲。但說到底,是年的口號毫不明智。一來,六四意義早已超越愛國;二來在中共及其追隨者鋪天蓋地的「愛國」論述下,愛國之義早被掏空,成為任人掏捏的泥膠。政治思考成熟者,自然如支聯會期望,明白「愛國不等於愛黨」的道理,可惜,香港人的政治思考並不如想像中理性和成熟,能明白者或願意去傾聽細思愛國愛黨之別者,不如想像中多。
是年口號沒有為參與者製造最大公約數,讓最多人認同,反而帶有狹獈民族主義色彩,在今日中港矛盾重重、本土意識高漲的年頭,實屬不智。但話說回來,六四從24年前開始,一直包含「愛國」元素──支聯會全名是「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建設民主中國是不少人多年的信念。有好幾年,香港人希望自由行也來參與集會,讓更多大陸人知道屠城真相,集會加入國語旁白,一直相安無事,直至今年才首度出現本土論述對六四的衝擊。
爭議不一定是壞事,但應無阻參與集會的意願。六四的意義早已超越本土與國家論述之爭,到維園點起燭光,只為照亮被極權埋葬的歷史真相。參與任何活動,不可能等於完全認同主辦單位,即使不認同支聯會的口號,僅是一年一句不合時宜的口號,理應無阻24年來照亮真相、警醒世人沉冤未雪之決心。6月4日,依舊,維園見。
葉一知
通識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