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地聲稱捐地後 政府修案准換地 <br>東北發展又益地產霸權

恒地聲稱捐地後 政府修案准換地 
東北發展又益地產霸權

【本報訊】被質疑為興建「深圳後花園」的新界東北發展,政府已修訂計劃,把最具爭議的坪輋/打鼓嶺區押後發展,令原來三個發展區縮減為兩個;但同時「唔嫁又嫁」、容許私人發展商申請換地,被轟為向發展商「跪低」、明益地產商。

本報獲得的行政會議文件顯示,政府計劃將新界東北三個發展區中的坪輋/打鼓嶺區,改劃為新界北的發展範圍,並於明年初進行公眾諮詢;而古洞北和粉嶺北發展區,則會重新定位為粉嶺及上水新市鎮的延伸,並擬組合成一個「粉嶺/上水/古洞北」大型新市鎮。
修訂計劃中,最具爭議的是換地計劃。特首梁振英在本年1月施政報告出台後曾表示,政府將以傳統發展模式發展新界東北。換言之,政府將全面收地,再把私樓土地賣給地產商;這意味早已囤地的大地產商只能賺取政府收地補償的差價,卻不能享有建屋賣樓的大幅增值。

恒基主席李兆基

約12塊地符合換地條件

政府現卻「反口」,在傳統發展模式中加入公私合營元素,容許符合條件的地主申請原址換地,即輕微修正地界,令發展商地皮符合城市規劃的形狀和位置。換地條件主要包括:土地面積最少達4,000平方米,由一個地主或合營公司擁有,並位於規劃區的私人發展範圍內,碎地將不受理。政府評估只有約12塊地符合換地條件。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直指,新修訂等同向地產商「跪低」,「政府定嘅(換地)條款,大多數係地產商先可以符合到」,「如果有12塊地可以換地,其中5、6塊一定係恒基嘅」,因恒基在發展區內已收購了四、五成農地,而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本年初曾公開指願意向政府捐出農地,更令人質疑:「係唔係(政府)同地產商分晒餅仔先推出嚟呢?」
李永達認為,由政府統一以市價收地,是最公道的做法;但按現修訂,「你塊地咁好彩喺正可發展區,可以換地起樓;我塊地就唔得,要俾政府用市價收番,邊有人服?」

料社會有「另一番惡鬥」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則認為,容許換地是明益地產商,認為「政府係想等地產商搞掂啲現有居民,諗縮數」;並預期會引發地產商新一輪的收地行動,以及將在社會上引起「另一番惡鬥」。
此外,經修訂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建屋量將增加28.3%至6萬個單位,人口加多30.6%至17.5萬人;而公營房屋所佔比例,將由49%增至60%,但公、私營房屋的佔地比例則為47比53。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朱凱迪質疑,「(公營房屋)嗰啲單位嘅數量調整根本係誤導市民」,因為公營房屋所佔土地的比例,仍然低於私營房屋。
經上一輪諮詢後,新修訂的落實計劃,原定6月公佈,但為避開7.1這敏感日子而押後;有關計劃將先交行會討論,按其意見作最後修訂後,預計6月11日交行會通過,7月初公佈。

政府立場左搖右擺

26/2/2008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公私營合作模式可減少收地範圍,會確保過程公平、公開、合法
28/06/2012
林鄭月娥:公私營合作模式予人官商勾結觀感,決定改以傳統模式收地
22/09/2012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只要確保房屋供應按時,可考慮採用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東北
10/10/2012
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傳統模式收地較易規劃進度,政府無義務照顧發展商利益
06/01/2013
恒基主席李兆基:建議政府予發展商免補地價在農地興建「上車盤」
16/01/2013
特首梁振英:政策不傾向任何階層,新界東北以傳統新市鎮發展方式,由政府徵地
19/01/2013
陳茂波:不排除採用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東北
22/02/2013
李兆基:願意捐出部份農地興建「上車盤」,正與政府磋商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