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樓價高企,港人被迫蝸居劏房。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全港劏房調查報告,推算本港現時有66,900間劏房,多達逾17萬人蝸居於劏房內,較政府兩年前數字勁升近兩倍;報告更顯示,3.06萬間劏房生活環境惡劣,連廚房、獨立廁所或食水供應都欠奉,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60呎。民間團體指長策會的劏房數目未計算工廈劏房戶,低估了劏房嚴重情況。
長策會委託獨立機構於今年1至4月進行劏房調查,涵蓋全港,抽選樓齡25年及以上的私人住宅及綜合用途樓宇的單位做樣本,估算有18,800幢樓宇的單位有劏房,平均每個單位有3.6間劏房,從而推算全港有66,900間劏房,居住人數約171,300人,但未計算工廈劏房戶。
團體指數字低估實際情況
報告也顯示劏房戶生活環境惡劣,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僅約60呎,但是平均呎租卻高達30元,比很多私人屋苑高。若果按住戶數目計算,一人住戶平均居住面積大約110呎、兩人戶則每人60呎,三至四人家庭每人少於50多呎,五人家庭每人居住面積更只有40多呎,即人數越多,居住面積越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指,30,600間劏房缺乏廚房、獨立廁所或食水供應等設施,但他不評論現時劏房數目屬高或低,只強調長策會在推算長遠房屋需求時,會參考有關數據。
長策會去年召開首次會議曾披露截至2011年,全港約有64,900人居於劏房內,今次最新數據顯示劏房人數在短短兩年間急增近兩倍。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長策會統計的劏房數字低估實際情況,估計全港有四分一至五分一的劏房居民,因住在工廈或商廈劏房而無被納入今次的統計範圍。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批評,長策會數字不盡不實,「屯門有10幾年樓齡嘅屋苑一樣有劏房,點解唔計埋呢啲?」據他了解,近年太子及深水埗的劏房衞生環境雖稍有改善,但面積越劏越細,「以前60至70呎一間房唔包廚房同廁所,依家就50至60呎包埋廚、廁,簡直係一入屋就要走上張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