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中國合伙人》<br>一個半吊子懷舊旅程

蘋影話:《中國合伙人》
一個半吊子懷舊旅程

夢想是甚麼?是你現實上得不到而極想得到的。為甚麼我們身為中國人,學英文去美國留學會是夢想?《中國合伙人》沒有回答我們。為甚麼這三個哥兒們後來可以教英文,教人爭取美國簽證而發達?陳可辛沒有告訴我們。
看到這部電影我有點驚覺改革開放原來已經這麼多年了,而這幾十年其實足夠形成一個世代,一個應該更有內容的懷舊世代,換言之便是代表了一代人思想的新世代。就像我們的電影拿缽仔糕,菠蘿包來懷舊一樣。
但懷舊要有內容,依照後現代的理論,懷舊的內容是俗文化的圖像拼貼,形成一種好像是實在的文化世代圖像,來給我們同代人一個抽象的認同,而這個抽象認同是實際的,會感動我們,會令我們想當年。
不知是不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日子如果由九十年代開始是太短,還是陳可辛根本沒有在其中生活過,陳可辛仍然以他向來玩得鬼斧神功的戲劇基本元素,來堆砌一部概念化又似乎寫實的電影。這部電影幾乎有想當年的懷舊意味,是中國新世代的後現代懷舊時代。可惜,這是個半吊子的懷舊。
因為三個主角黃曉明、鄧超、佟大為實際上在《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內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戲劇的必然概念,他們都沒有「生活」。這部電影有愛情故事,但沒有像我們心中那些懷舊:每個星期天山長水遠,拿零用錢看杜魯福;每天很虛無地坐在巴西咖啡店內談無政府主義,談新馬克思主義;看着容祖兒由不懂得唱歌變成一代歌后;看塔倫天奴的電影……全部都沒有,三個哥兒們好像是脫離世代的,我們只看到他們在進入九十年代以後,街道的景象多少的改變,我們看到他們連中國申辦奧運失敗都不太關心的情節。他們有自己的「飲歌」嗎?只有佟大為唱過一次卡拉OK,還是廣東歌。
說得坦白點,中國這幾十年改革開放最缺乏的是通俗文化。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只能簡短地說,通俗文化的不發達是那個民族本身的文化發展不容易接受通俗,第二是那個國家是個專制的政府,根本不容許有通俗文化的發展。
撰文:仰止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