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沉迷打機的90後宅男與30後退休長者,看似大䌫都扯唔埋的兩代人,原來走在一起竟會產生化學作用,出乎意料的合拍!三名宅男早前走出家門,當起義工教長者玩電腦,為未來人生路注入正能量,更與長者結成忘年之交。
記者:陳家偉
青年阿傑(17歲)、阿謙(22歲)和阿德(22歲)均坦言是名副其實的宅男,阿傑更曾為打機曠課一個月,「成個月冇出房門,冇返學,食飯都係家人拎入房」;阿謙則因打機成癮,中二輟學。宅男突然走入社區做義工,除了想過新生活,他們笑言有一半是被迫的。
「逼」得他們走入社區的,是負責「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的香港仔坊會社工潘姑娘,該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捐助,自2012年起為期三年,推動跨代共融。
潘姑娘構思用兩代人都有興趣的活動拉近雙方:「青少年鍾意電腦,長者又想學,不如搵青少年教長者。」
「幫到人好有成功感」
當宅男變身老師教電腦班,曾因成績不佳而自卑的阿德坦言「接job」初時有點虛榮心,「覺得自己叻過長者,佢哋教好多次都唔識」,但後來方發覺應從多角度出發為長者着想,「要諗唔同方式去表達要教嘅嘢」。
阿傑則認為教導長者,要多用比喻和耐性,曾有一名長者學生申請電郵賬戶,但不明白為何要用戶名和密碼,他便用銀行賬戶比喻,使長者恍然大悟。
「佢哋好有耐性,教得好好。」電腦班學員輝哥(75歲)稱讚道。長者的嘉許,是三名青年導師的最大鼓勵,他們異口同聲說:「幫到人,好有成功感!」
學會主動與家人傾談
教學相長,三子在長者身上也看見自己的不足之處。阿謙對輝哥的好學尤為印象深刻:「我教佢用Google Maps,佢會自己試好多其他功能,又好主動問」,以往求學怕沒面子,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發問,現在他明白學習要放下架子,勇於發問。
阿德也因接觸長者,開始了解年長一輩的想法,「有時佢哋讚我有耐心,諗番屋企人叫我教電腦,我反而好敷衍」,反省過後,現在他會主動和家人傾談。阿傑則認為很多長者學問比他好,反令他獲益良多。三子不時和長者談心事、飲茶,輝哥笑說:「佢哋唔當我老人家,同佢哋一齊覺得自己後生咗!」
三子現已重拾書包或投身社會工作,同時也繼續做義工。看到跨代共融的成果,潘姑娘感動地說:「一開頭搵青年做義工真係好似拉牛上樹,佢哋𠵱家真係主動咗好多」。面對「逼」他們「脫宅」的恩人,三子齊聲說:「多謝潘姑娘!」
香港仔坊會網頁: http://aka.org.hk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