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黨而棄國是自欺欺人<br>(自由撰稿人 彭令昭) - 彭令昭

怕黨而棄國是自欺欺人
(自由撰稿人 彭令昭) - 彭令昭

筆者於5月23日文章〈語李怡先生〉引來盧斯達翌日回應,指「如果香港人不奮起充實自治,中國民主化,也只是政體改變」,認為支聯會今年六四集會主題「愛國愛民」是國家主義,是「更進一步埋頭於國族血緣的偏執當中」,因此不能接受相關主題。明顯地,盧斯達和親中派一樣都是黨國不分。
盧斯達的文章有幾個謬誤。首先,共產黨是執政黨,中國卻包括了文化、民族、宗教和歷史等,政治性的國家主義(Statism)和文化性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基本概念應該分清楚,這是政治學的ABC。
第二,有說現時「愛國」已被黨騎劫,但既然國和黨原是兩個不同概念,「愛國」究竟等於愛中共,抑或是中國人民、中國文化、中國歷史,就應該是主觀的選擇甚至是話語權的爭奪過程,而非客觀的事實。

第三,若說中國民主化與香港無關,也實在是匪夷所思,香港特首是中共中央政府任命的,特首由極權國家首領還是民主政府任命,可會是相同?某人可以說香港人推動中國民主何其艱難,但絕不能說中國民主化與香港人自主沒有關係,至少當中國仍是極權專制一黨專政,香港也不能長治久安。
真正的香港人自主,應包括普選、陸港政策的平等待遇,也包括對話語的自主詮釋權,分不了中國概念的多元性,就是把話語權相讓予中共,這樣中方官員指特首條件必是「愛國愛港」的定義,都可以成為中共控制特首候選人條件的緊箍咒。若中國沒有民主,卻認為香港可以獨立於中國而進行自治,無異是鴕鳥政策。
今年2月,內地網民發現大陸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解禁了「愛國不等於愛黨」的關鍵字搜索,筆者執筆時再查,相關結果有51萬多項,內容多是網民對黨、國之辨的討論。今天,連內地都重新反思黨國不分的問題,香港卻有人混淆黨國概念,怕黨而棄國,不是正在自欺欺人麼?

彭令昭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