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沙士令人聞雀色變,今日有H7N9陰霾籠罩,政府「預防禽流感 勿摸活家禽」宣傳口號一再從記憶中喚起,有人甚至怕得棄養家雀。不過獸醫說,家雀整天待在家,從外染病機會甚低:「擔心人喺外面惹菌傳染畀雀好過啦!」
記者:梁劍紅
攝影:劉永發、蔡家輝
沙士買雀膽博膽?
「傑哥努力加油!」這句鼓勵說話出自鸚鵡仔「圓碌碌」口中,逗得男人之家傑哥甜到漏。「圓碌碌」愛跟傑哥Give Me Five,但轉頭又會把傢俬電線咬得溶溶爛爛,「最激氣就係呢樣!」女主人嘉嘉笑着「投訴」。十年前,「圓碌碌」正是沙士時期出世的雀B,人人聞雀色變,傑哥卻把這高危物種帶回家飼養,不擔心病菌嗎?「沒多想,只知牠好有人性,可溝通、學習快;心想只要多打理,應該OK!」當日不怕,何況今天,「那時禽流感更利害也未驚過,在家養、自己別接觸野雀,多注意個人和牠的衞生情況就是了。當然會一直養,有感情嘛!」
鸚鵡協會主席:別亂放生
香港(國際)鸚鵡協會主席Paul表示,因為H7N9而感到擔憂的「鳥主」不多,暫時也沒收過因而棄養鸚鵡的求助紀錄。以他為例,目前仍如常約一星期一次「放雀」(即帶鸚鵡外出),遇到害怕的人,便不要走近他們。他認為任何時候都必須注重家中雀鳥衞生,他呼籲大家別因擔憂而胡亂放生。此外,高危時期,若堅持買雀鳥飼養,是必注意以下事項:
一睇反應:正常健康的鸚鵡或雀鳥,應當眼神精靈眼仔睩睩,若在牠面前揚起手,牠會本能避開及惶恐;若沒太大反應且沒精打采,店方可能會說這是乖巧的表現,實際是患病的狀態;同籠飼養的也全不要買。
二看大便:大便稀爛發臭也要留意。新雀買回家後,得與舊雀至少隔離觀察兩星期,跟自己也不要有親密接觸。
獸醫:人感染雀機會更高
也有飼養鸚鵡的獸醫黎昌生則認為,家雀沒太大機會接觸野鳥,染病機會不高;相反人類出入不同地方,帶菌入屋傳染給家雀的機會更大。一般常見雀鳥疾病為傷風、皮膚問題、營養不良及情緒行為等,甚少會傳染給人類,十多年行醫生涯,也只聞得一宗雀傳人的紅眼症個案。雖則如此,他亦不建議帶雀鳥出外,「啲雀去完唔會特別開心,但受感染的機會相對高了。」他建議:
回家先大清洗:自己到過高危地方如雀仔街等須加強清潔,回家第一時間沖洗全身,頭髮也要徹底洗淨才接觸家雀。到過有禽鳥的街市也要立即洗手。
外出帶備消毒品:必須外出的話,雀鳥擺放的地方最好先以消毒物品抹淨,例如公園凳、石壆等,確保沒鳥糞。
留意雀鳥小病徵,有問題盡快求醫:
.打噴嚏、流鼻水、打瞌睡、長期現疲態
.呼吸有聲音,如有痰在喉嚨上落
.瑟縮籠底、蜷縮肚子
.大便稀爛、水份太多、發出惡臭
草本飼料Power Up
雀和人一樣,增強抵抗力自可減低染病機會,飲食方面,可吃一些添加了天然草本的飼料,對提高雀鳥的體魄有一定幫助。
鸚鵡天空(2960 4994)
雀友點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