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童喝水不足問題嚴重。一項調查發現,逾半受訪的高小學生飲水量未達衞生署建議每日6至8杯的標準,受訪學生平均每日僅飲5杯半水,36%人更每日只飲4杯或更少。有營養師表示,缺水影響認知及集中力,也會容易疲累,夏天缺水更增加中暑風險。
記者:嚴敏慧
營養教育組織「家庭營養頻道」推出的「適飲識計有營學堂」,今年3月訪問10間小學共2,217名小四至小六學生。結果顯示,雖然79%受訪學生知道每天應飲6至8杯,即約2,000毫升水,但半數人知易行難未能達標,平均每日缺水達3杯;尤其在運動後需要額外補充300毫升水份,以運動日計每天更缺水3.7杯。
調查又發現,92%受訪學生有帶水壺上學,但9%學童的水壺容量只有250亳升;26%學生則誤以為口渴才飲水較健康。每日攝取的水份除了清水外,清湯、果汁、奶類及包裝飲品也計算在內,調查發現除清水外,學童最常喝牛奶或果汁。
註冊營養師陳國賓表示,不少家長誤以為成人日飲8杯水,兒童應減半,其實小四以上兒童也要日飲8杯水,年紀較小的兒童則應日飲5杯,兒童飲水不足會影響認知能力及集中力,影響短期記憶,身體亦會較易疲倦。他指,每日有四分之一水份是從膳食中攝取,但調查發現,每日能攝取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的學童比例較低。
小便氣味變濃烈
他建議,兒童在學校及家中應平均各飲4杯水,最理想是每半小時飲四分之一杯水。家長可用趣味性水壺吸引小朋友飲水,也可在清水中加入青檸、橙或檸檬等增加味道。
蔡太的8歲幼子宇斐讀小學一年級,但每日飲水太少,連小便的氣味也變濃烈,令她擔心不已。後來才發現兒子升小一後,因不習慣不能隨時去廁所而抗拒飲水。為讓宇斐及姊姊宇詩多喝水,只好在水中加入味道,做功課時枱上放1杯,希望他們多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