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百物騰貴造就墟市出現,惟政府多年來卻沒有既定政策支持。由多個墟市關注組和民間團體組成的「撐.基層墟市聯盟」昨天將各區的墟市攤檔,移師到立法會外擺賣,即場向公眾示範墟市有助低收入階層,解決生活困難的功能。聯盟促請當局訂立全港墟市政策,在各區物色合適地點定期舉辦墟市活動。
辦一次申請大半年
來自東涌、天水圍、深水埗等關注露天墟市的民間團體組成聯盟,昨天聯同來自各區約40個攤販到立法會示威區舉辦小型墟市,即場售賣小食、平價衣物、二手家電用品和玩具等,將各區的天光墟、午夜墟盛況重現,有以物易物、適合基層的平價日用品,也有符合環保精神的二手物品轉讓。
來自東涌的攤販鳳萍形容,她居住的逸東邨「乜都冇」,區內只得大型超級市場、連鎖快餐店,「區內乜都貴,要出去買平嘢,車費又貴,生活真係好艱難」。她稱,在區內天光墟擺檔半年多,「對我哋呢班主婦生活真係好大幫助,起碼可以搵吓小生意」。她要求政府多點協助基層自力更生,撥出地方讓墟市可以順利舉辦,而非諸多留難。
灣仔區檔販關注組成員秀萍指出,要在一個地區舉辦墟市有極多關卡要闖,區議會、民政處、地政處和警方等,「喺政府地方辦四個鐘墟市,我哋要申請大半年先搞掂」。她批評政府不肯善用土地,「富豪會所可以平租土地打高爾夫球,我哋平民搵食要搵塊地就咁難」。
幾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昨天都有出席墟市。工黨張超雄指出,有關議題已理性向政府表達多年,「睇嚟真係要將各區墟市搬嚟中環,大家搞公民抗命佢先肯正視」。公民黨陳家洛則認為,墟市的出現正是因為社區有需要自然形成,「政府唔可以見到有人擺賣就當過街老鼠喊打,而係諗吓有乜方法令民間經濟活動可以更順利去搞」。
政府多規限阻發展
民主黨胡志偉指出,天秀墟和較早時的黃大仙龍騰墟,已經說明即使有土地也不能辦好墟市,因為政府過多的規限只會令墟市不能發展,「墟市嘅存在係攤販根據社區需求而揀啲嘢去賣,政府一多限制乜都管就死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