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跑馬地第三代人造草地足球場鋪的膠粒,屬於「丁苯膠」(Styrene Butadiene Rubber,簡稱SBR),是製造車胎、鞋底等的主要原料,帶有致癌毒物和重金屬,對環境的破壞比去年墮海的「聚丙烯」無毒膠粒大得多。康文署拒絕提供其他球場的膠粒物料。
對海洋環境禍害大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梁美儀表示,SBR是苯乙烯和丁二烯的聚合物,其中的苯乙烯有毒,2011年更被美國國家衞生部列為致癌物。「如果好似上次咁多噸嘅膠粒落咗海,(SBR)對海洋環境的禍害更大!」外國已有研究指出,SBR可破壞海洋生物如蝌蚪、青蛙及微生藻類。
去年7月墮海的150公噸「聚丙烯」膠粒不含毒性;但SBR不但含有苯乙烯,更有如鉛、鋅等重金屬。
梁美儀指,苯乙烯被製成聚合物後,短期內難以獨立分解出致癌物,但塑膠中的添加劑如色素、塑化劑、雙酚A或其他化合物的成份,則值得關注。他批評當局管理不善,呼籲應全面公佈所有人造草地上的膠粒流失量,評估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