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涉及投資金額高達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影響四億農民生活的城鎮化計劃,近日出現被總理李克強打回頭的羅生門!《路透社》引述接近政府消息人士指,城鎮化遇阻,因高層領導人擔心龐大開支,會再推高地方債務及吹大地產泡沫。發改委昨高調否認,指報道不符實情,力撐城鎮化規劃將如期今年內出台,惟外界相信城鎮化規模將縮水。
記者:吳綺慧
發改委昨公佈了《2013年深化經濟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當中亦有提及繼續研究城鎮化發展規劃,不過,當中沒有提及任何基建投資,亦沒有提及早前官方媒體及智囊「吹風」指的40萬億元投入。
發改委未提詳情 外電指或延遲
《路透社》報道,李克強近期將發改委提出的城鎮化草案打回頭,要求調整,側重戶籍和土地改革。報道指許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游說項目融資,引起北京的警惕,擔心會再推高地方債務及吹大地產泡沫,有潛在的風險,可能會延遲城鎮化計劃。
事實上,對於外儲3.44萬億美元的中國來說,所謂40萬億元的城鎮化計劃,絕不可能單純是來自中央投資,必然涉及外資、民間資金一起拉動的計劃,亦倚靠內地銀行借貸去推動,因此中央憂慮40萬億元的城鎮化,可能重蹈當年4萬億救市引發地方債平台泡沫的覆轍,再三將計劃反覆考量、延遲,似乎不無道理,有外資基金經理估計,城鎮化是大方向,不會撤回,但規模肯定大幅縮減。
巴曙松:未上報怎否決
有關報道日前一出,即引來市場輿論極大反響,發改委立即開腔澄清。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表示,有關城鎮化草案遭阻的報道,與實際情況並不一致,直指「外媒可能不了解情況」。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昨日早上亦在微博上表示:「據了解,此則新聞不實,城鎮化規劃尚在起草完善過程中,並未上報,何談否決?」
而內地《路透社》高級記者陸建鑫稍後則在微博進一步為報道辯護,強調遭否決的是,發改委投入40萬億元的草案,而不是城鎮化本身;而李克強是要求重點放在改革中發現城鎮化的機會,而非走政府投資老路刺激經濟,而否決草案意在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城鎮化進程仍將有序進行。
美林昨日就發表報告,指《路透社》的報道,反映市場原本就對城鎮化有重大誤解,尤其是將近月市場將智囊估算的40萬億元投資,當作是政府增加的支出,這消息本身就存在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