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股東會前夕,有英國報章傳出,美國聯邦法官John Gleeson可能採取行動,推翻去年底集團與司法部,就捲入洗黑錢制裁調查所達成的延後起訴協議(DPA),意味滙控可能重新面對起訴。惟滙控已悉數支付司法19.21億美元(約150億港元)罰款,協議亦已簽妥,報道可能反映政治姿態居多。
記者:劉美儀 關穎欣
證券界質疑,有關報道可能只是美國司法界一貫「想攞多啲」敲詐行徑,而即使作最壞估計,協議被推倒重來,對滙控明年度稅前盈利,亦只會帶來約5%影響,無損集團中長線保持12%股本回報率目標。傳聞未對滙控股價造成太大震動,昨在港收報86.15元,跌1.09%,倫敦開市後跌至85元水平。管理層昨在倫敦股東大會上,未有就相關傳聞作補充,對於英國《衛報》及《每日電訊報》引述消息指,滙控延後協議或遭推翻風險,滙豐發言人不作評論。
行政總裁歐智華在聲明中重申,已與英美監管當局,就洗錢案達成延後起訴協議,並帶來19億美元罰款代價;主席范智廉謂,去年底與監管機構達成協議前,集團已開始加強內部規管力度。
美法官遲遲未批協議
綜合兩份英報報道,身兼前司法部助理部長的聯邦法官Gleeson,被指可能採取行動,推翻滙控延後協議,報道指美司法部一直催促該名法官批准協議,但他在今年2月最後一次談及案情時,仍未就批准或否決作決定;而去年底司法部與滙控達成的延後協議,已觸怒了不少當地司法界人士。
瑞穗證券亞洲證券研究部董事安彤善表示,事件顯示美國的司法系統失控,滙控與司法部協議已簽訂,19億美元款項亦已繳付,事件應已完全落幕。他認為,事件「似乎屬政治姿態」,多於對滙控構成財政上影響。
料影響稅前盈利5%
中信證國際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陳昔典指,根據有關報道,若延後協議真的被推倒重來,假設最惡劣形勢,滙控無法在美國營運並進行結算,需委託代理銀行結算及失去美國盈利貢獻情況下,對明年度滙控稅前盈利,最多只影響5%,目標價最多只因此由100元降至93元。
另外,滙控亦公佈,根據認股權計劃新增發行2,000萬股普通股股份,並向監管機構及倫敦交易所申請上市,新普通股將增加集團額外核心一級資本。
范智廉在股東會上表示,按前日收市價計,滙控股東總回報較去年舉行股東會期間,已提高39%,當中7%來自派息,32%則來自股價上揚。
【滙控小股東疑問】
「滙控為罪犯服務,主席范智廉會否請辭?」
「滙控在低稅率地區開分行,是否助長客戶開離岸戶口逃稅?」
「滙控與伐木機構有業務連繫,破壞環境,是否與罪犯無異?」
「滙控管理層會否特意發展對自己有利益的地區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