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業績 要留意核數師意見

睇業績 要留意核數師意見

【本報訊】上市公司放榜,大家焦點可能集中在業績及派息上,往往忽略核數師對業績報告的意見。去年至今,上市公司公佈初步業績時,不時見到核數師提出保留意見,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處副管理合伙人盧華基表示,除保留意見外,投資者宜留意其他用字,包括審核(Audited)及鑑證或保證(Assurance)。

初步業績或未經鑑證

身兼青年專業聯盟發起人及會計界會長盧華基表示,除了核數師提保留意見,大家亦可能見到一些公司公佈的初步業績,註明未經核數師審核或作出鑑證或保證。盧氏指,根據最新的上市規則要求,十二月三十一日年結的公司必須於三個月內,公佈年度的初步業績通告,按上市規則,上市公司的初步業績亦須經核數師同意才發出,繼而於公佈初步業績後一個月內刊出年報,屆時年報亦會刊出核數師審核報告。
不過,有部份上市公司因與核數師尚未達成共識,或者是核數師未批准其初步業績,但由於要符合三個月內公佈業績的要求,因此只要公司刊出一份註明未經審核,或者有審核但未獲鑑證或保證的初步業績,都符合要求。
盧華基表示,初步業績未經核數師審核或作出鑑證,不一定代表公司有問題。事實上,市面上確有一些公司公佈初步業績時未獲核數師作出保證或鑑證(英文版本同為no assurance),盧華基指出,如堅持要「出咗先」的公司,其最終年報內的數據與初步業績公佈的一樣,問題便得以解決。
例舉說,去年3月16日叁龍(329)公佈全年業績,當時初步業績通告提及核數師未有就初步公佈作出鑑證,而同期福方(885)亦未獲得核數師作出保證,本報於早前曾標題報道「叁龍福方業績無核數照出」,此並不正確,報道對兩公司造成不便,對此表示歉意。
然而,盧華基提到,若公司最終年報內的數據與初步業績公佈的有明顯出入,董事就有很大責任,原因是據證監會規例,若提供虛假的財務訊息誘使他人交易,便屬於市場失當行為,整個董事會成員亦將面對市場失當行為的調查。因此一般的情況,上市公司如未能如期取得核數師的批准,董事們為了保障自己,多會選擇為公司申請短暫停牌,免得犯上市場失當行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