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性本惡 - 西西

蘋果樹下:性本惡 - 西西

沒想到托馬斯.品欽(Thomas Pynchon)會寫一本這樣的小說,不但讓我們看得懂,還看得很愉快。好像偵探故事,可暢暢順順,很快就看完了。品欽的作品通常像迷宮,當我們站在出口,不禁懷疑,剛看完的,真是品欽的作品?他可是二十世紀最難讀的小說家之一。《性本惡》(Inherent Vice)的確是品欽的新作,書內充滿他的指紋:六十年代、嬉皮青年、衝浪運動、流行音樂、大麻曲奇、黑話俚語、沙灘空姐、海灘小鎮等等,他寫的不是二十一世紀的洛杉磯,而是上個世紀,是懷舊。原來他已經七十多歲。他緬懷的,是當年的那種胡士托音樂會的生活,而不是寫作的手法。這方面,他變得平易近人,倒是新鮮。對偵探故事這種小說類型,說不上顛覆,而是揭發另一種案。
主角是一位私家偵探。某夜,其前度女友前來求助,說她目前的富商男友被其妻及情夫綁架,並拉她合謀。富商被關入瘋人院,他是大地產商烏爾夫曼,是西部講高地德語的黑手黨、大哥大,受雅利安兄弟會的人全天候護衛,閒雜人等休想接近。除了搞建築,還有儲蓄和借貸,有幾十億沒納稅的錢藏在外國。洛杉磯的夏瓦茲峽谷本來住着墨西哥家庭,都被趕走了,建了座道奇棒球體育館;美洲印第安人從邦克山被掃地逼遷,建了個音樂廳;而多明古茲防洪峽一帶的房子鏟平了,變成峽景地產。這些,在許多發展中以至號稱已發展的城市,像香港,真是耳熟能詳。
品欽的作品,大多數人看一陣就會投降,因為情節斷裂、人物模糊、挪用、拼貼、真假難分。這是後現代小說的特色。後現代的藝術由建築開路,打破了四方盒子般的現代式樣,可以不規則、不對稱。可以把房子變成雕塑,比方說Frank Gehry的作品,俏皮、有趣,充滿童心。許多年前旅行歐洲,我總會尋找他的建築。但到他的作品竟然在香港出現,我反而不想看了,那是半山的豪宅,朋友告訴我,呎價大約七萬港元,應是當時全亞洲最貴。Frank Gehry早年頗有為窮人造房子的理想,他到了這個大學畢業十年也買不起房子的地方,卻成為對無殼居民的謔戲。一切文學藝術都要結合環境。比如本地不少豪宅挪用羅馬古典柱式,就令人莫名其妙。扯到建築去,因為地產商借用的名目,有時是運動,有時是藝術;談一本後現代小說,題外話、跑野馬,也正是這種小說的慣技。
老實說,品欽這本書蠻好看,像貓捉老鼠的卡通,主角永遠打不死,深入龍潭虎穴,依然完好無缺。而且有頭有尾,收場時皆大歡喜。大地產商其實是自己住進精神病院休養,他發表聲明,自稱良心發現,要把家財捐出,不再要大家成為房奴。當我這樣說,朋友就問:真的?變的是地產商還是品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