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工何求2:大學生棄白投藍

筍工何求2:大學生棄白投藍

上一代人讀餐死入大學,為的是考張沙紙做白領;這一代卻有9A狀元,有經理不做揸巴士,𢭃少三分二糧自覺型棍,說明筍工定義人人不同。其實讀大學是求知識,不是增加包袱;因為一張沙士,而限死自己只能過一種人生,最笨。

記者:劉嘉蕙 攝影:潘志恆、蔡家輝、劉嘉蕙

搭棚是文化傳承

去年半工讀完成中國人民學位的阿方,做教學助理多年,順理成章的想法是考多張Cert去教書,他卻去學搭棚。
原來熱愛中國文化的他,嫌講書說史未夠過癮;他眼中的搭棚,是文化傳承,「搭棚是中國傳統工藝,源自漢代,除了用在建築,在中國戲曲藝術也廣泛應用,像太平清醮、神功戲等等,我們覺得在棚架上擒上擒落,本身就是一門武術。」看上去謙和腼腆的阿方,聊到本行眉飛色舞。
他為夢想入行,可幸現實也不辜負他—─現在全香港都知道搭棚日薪高,中工牌日薪700、大工牌1,400,超時有補水,不比教書輸蝕。建造業等人用,所以學徒都有津貼,像阿方參加的建造業議會強化建造業人力訓練計劃,俗稱「8,10,15」,100天棚架課有月薪8K,滿師後10K,半年後可達15K,阿方顯然樂在其中,「搭棚前景好,上堂當學多門手藝;以前做教學助理坐冷氣課室準備文書,我覺得辛苦,不及現在上堂有得走動吓,不知幾精神。」
他中學念工科,同期同學早就當了水電工,他繞個大圈回來搭棚,不覺得是行了冤枉路,「人,不要因為學歷限制自己。讀大學是讓你知道更多選擇,更明白甚麼是真正適合自己。」

做地盤,被不知者話太瘦,「搭棚其實要瘦先靈活。」

阿方

年齡:28
學歷:香港公開大學中國人民文學士
現職:棚架課程學徒

建造業議會強化建造業人力訓練計劃

網址: http://www.hkcic.org

扎鐵OT𦧲飯應

阿楊從沒想過做扎鐵:他會考2A2B、高考3A2B,在科大讀計量財務,Second Up Hon畢業。問他做扎鐵是否需要大力,他說「大力是必須條件不是足夠條件(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閒聊時會分析香港學位通脹問題,對答得體,是典型讀書叻的同學仔。
計量財務學的風險管理──千算萬算,算不到畢業那年雷曼爆煲,行內cut技術人手,他自言揀擇,對前線銷售工種沒興趣,搵工就半閒了下來,有時幫爸爸做裝修,又做過兩年採購。有日電視播《總有出頭天》介紹扎鐵工作,他想起爸爸以前做扎鐵,養得起一家幾口肥肥白白,應該是一門有前景的事業,就決定去上課,當學門手藝。
課程嗖一聲讀完,發現找工作易過借火,「履歷都不用印,係咁易上去有手有腳識講嘢就請。」上下班準時,超時有補水,「做地盤夠均真,以前做白領,早走怕俾人話,通頂賣命好像奉旨,現在話收工就收工,有Work Life Balance,是非也比較少。」像他資歷約一年,日薪約1K,估計年內薪酬調整有一成 (官方數字,2012年扎鐵工加薪約10.6%),遇上返通宵、開夜班,更有特別補水,他第一次渴望開OT,「扎鐵OT𦧲飯應!」

他喜歡地盤工作夠腳踏實地,「比較可以用實力證明自己。」

我想對行業有貢獻

返中環,他也許是滄海一粟;返地盤,他就是科技先知,「我教同事用手機上網睇鹹片,他們請我食tea。」公司見他識電腦會看圖則,一星期有幾天調他回冷氣房工作,大學知識就在此時派上用場:Finance人要識砌資產Portfolio,降低風險,他用同樣邏輯替公司訂鐵──原來訂鐵似買布,有幾款既定尺寸,卻容易用淨鐵頭鐵尾,「我嘗試分配比重,將浪費減至最低。」公司年長的人多,好些流程習慣用人手操作,他就寫電腦程式,提高計算效率,減少人為錯誤的機會,慢慢做出使命感來,「我想對行業有貢獻。」或者說,地盤比中環更需要他,「讀大學其實是學拆解問題,知識學了,不會冇用。我現在做的,不是學無所用,反而是更有實用價值。」

男人的浪漫

他有許多同學,正值飛黃騰達,年薪花紅幾百倍,很少人明白他為何願意棄白投藍,「有人會戥我唔抵,叫我畀份CV佢,覺得我唔只搵咁多。」他倒沒所謂,「其實好難返轉頭,你如何解釋之前幾年去咗邊?」壯健男兒大可考督察、消防員,「扎鐵冇問題呀我覺得,係鐵漢,男人的浪漫。」中間也許夾雜情意結,「說到尾,爸爸也做這行湊大我們。以前聽爸爸講工作辛酸,我不以為意,冇圖冇真相嘛,現在多了實感,可以有傾有講。」這是父子間的浪漫。
後生仔扎鐵前景無限好,現在傳媒記者打上去扎鐵工會,他就會被推出來受訪,彷彿有地盤有希望。但世上任何工作都涉及風險,他提醒大家,想入行都要量力而為,「體力是一定要的,雖然現在很多時用到機器,但不能避免要擔要抬,也不能畏高。做地盤最辛苦,其實是曬,尤其你的對象是鐵,夏天一過太陽,溫度將提升更多,的確會難頂。」

阿楊

年齡:28歲
學歷:科大計量財務學理學士
現職:扎鐵工人

每一分鐘都享受

都市傳聞,髮廊工作滅人志氣,洗三幾年才有機會執起剪刀,是以香港父母愛教訓小孩,「讀書唔成就做洗頭仔!」
Alex不算讀書不成,12歲移居英國的他,在當地讀到大學Year 3,主修物理,只差未考畢業試。10年來打過工又開過公司,今年回流,自費9萬蚊去國際知名髮型學院Toni & Guy Academy學剪髮。
「十幾歲試過幫女朋友剪髮,覺得效果不錯,有成功感,但當時看不到合適課程想讀。現在時代不同,剪髮行業變得高尚,十幾年工作令我有積蓄,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追尋夢想。」
課程30周,至今上了大半,洗了無數次頭,「已經純熟到好似機器」,他的同學仔,是十來廿歲「𡃁」字輩,他讀多人幾年書,跟大家從零開始,不覺委屈,他說可能浸過鹹水有影響,「在英國都聽過有人讀完大學去掃街,是真心鍾意那種,當地人不覺得讀大學是為搵工,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
再者是21世紀美髮教育已經系統化,30周滿師就有得在學院剪髮,頭兩年月入10K至20K,下點功夫兩三年就有20K至30K,成為星級髮型師月入六位數字濕濕碎,一路訪問,身邊有花幾萬銀念碩士的人高呼,「讀完Master都冇咁多機會!」
「讀大學是擴闊人生觀,至今我都認為是必須。」已準備視剪髮為終身職業的Alex說,「至於筍工,我覺得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找到錢去照顧自己,就每一分鐘都是享受。」

Alex

年齡:31
學歷:海外大學三年級
現職:髮型屋學徒

Toni & Guy Academy

http://www.toniandguy.com.hk/index.php/en/education/abou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