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遠因為商交所爆煲遭暫停行會職務,不少政界及官場中人感嘆,行會及其前身行政局,以往非身家清白兼有社會地位,不能獲委任,現時行會成員卻動輒惹官非,之後又無限期放假,可說敗盡行會過往的「尊貴形象」。有官員私下指行會淪落至此,與有否嚴守品格審查有密切關係。
只在乎是否「自己友」
該官員指由港英年代開始,品格審查除了「查三代」外,個人社交、工作網絡、親朋戚友、個人及公司財政狀況也要查;稍有少許「唔乾淨」,絕不能擔任行局成員。至前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年代,雖然行會成員「級數」不如港英年代,但基本上仍要一定「江湖地位」才可獲特首任命,總算守得住行會的「招牌」。
但梁振英上場後,卻任命一批連董、曾都不會招攬,只屬政界二、三線人物出任行會成員,那些人的能力固然令人質疑,部份人的個人社交網絡複雜、個人及公司的財政狀況又明顯有問題,理論上根本過不到品格審查,「好似張震遠咁,如果個人或公司財政咁唔掂,品格審查一定查到出嚟」。
他指以往的特首一定不會任命如此「高風險」人士入行會,但梁振英明顯不是這樣想,只要是其「自己友」,便無視品格審查結果。該官員嘆稱:「品格審查出咗嚟,最後決定權喺特首手上,佢堅持要任命,冇人阻到佢,但出咗事,特首係咪要負責呢?」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