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梁振英「頭馬」張震遠為救一手創辦的香港商品交易所,過去大半年要四出借錢「填氹」,前港區人大代表李鵬飛昨日爆料,指中央早在今年1月已知張財困,要四出「撲水」吊命。有來自商界的消息指,張曾透過關係向北京及中資求救,無奈北京拒開水喉,最終令商交所「失救」爆煲。張的前債主詹培忠亦暗示,北京對張欠債欠租情況瞭如指掌,但因不涉香港整體施政,所以北京不會隨便出手。
記者:陳雪玲
香港商品交易所爆煲後,特首梁振英至今不肯交代何時得知張震遠財困,亦不肯回應4月尾仍破例續任張做市建局主席,是否包庇,李鵬飛昨在港台節目《議事論事》上怒斥梁振英以調查進行作擋箭牌,拒回應商交所醜聞是「侮辱香港人智慧」,亦有違他選特首時「開誠布公」的承諾。
李鵬飛指中央1月已知悉
李鵬飛又爆料,指梁振英沒理由不知張欠債欠租,因為連遠在北京的中央政府,在今年1月已知悉此事:「中央政府一早知道,最遲(今年)1月時知道咗張震遠件事,知佢同人借錢嘅事,中央一直知道,因為係關乎行政會議成員。」李批評梁知悉張震遠財困下,仍然於4月尾續任張做市建局主席,令市民對其管治難有信心:「真係估唔到梁振英咁渣,渣到咁犀利。」
有來自商界的消息指,北京早已知悉商交所財困,亦對張欠債情況嚴重「唔高興」,所以張震遠雖曾透過不同渠道向北京、中資公司求救,但因北京拒開水喉,未能獲中資「放水」救命。今年初商交所擬發行4,000萬股新股,以籌集一億美元、計劃3月完成注資,但最終都未能兌現,有消息指與中資背景的股東不肯注資有關,而作為商交所股東的中國工商銀行(亞洲),亦未有在關鍵時刻「泵水」力撐張震遠,亦間接證明張未獲北京「下旨」打救。
張震遠在商交所爆煲後,雖曾斬釘截鐵稱沒有欠債,不過商交所欠下數碼港五個月租金,涉款700萬,令人質疑又一次表演「語言偽術」。此外有商交所職員透露,近一、兩個月已經出現不準時發薪的情況,通常較原訂的發薪日遲數天,顯示張至今仍等候新「水喉」打救。
詹培忠:北京打救機會低
《議事論事》節目嘉實、前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則暗示,北京「回心轉意」出手打救張的機會很低,因事件不涉政府施政:「中央政府對香港一切狀況瞭如指掌,好多事佢心中都知,但中央政府一向政策係港人治港,盡可能情況下都唔郁手,亦都唔掂,除非影響到香港整體施政。」
民主黨李永達認為:「中央擺明唔撐張震遠,冇諗住用政策或者影響力幫佢解決財困,亦反映梁振英喺內地嘅影響力並非外界想像咁高,動員唔到『大孖沙』救張震遠。」該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補充:「問題係點解唔撐,佢係頭號梁粉喎,其實對中央嚟講唔係大數目。」
何俊仁促立會財委會跟進
何俊仁又稱,中央過去亦多次出手,大開水喉助港的親中港商解決財困,懷疑中央可能亦留意到商交所經營出問題。何要求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跟進,但主席李慧琼回覆最快6月初才考慮放上議程,他認為事態嚴重不能再拖,促委員會盡早開會討論。李鵬飛認為,李慧琼本身是行會成員,由她主持會議,決定是否開會未必恰當。
而在林奮強及張震遠兩位行會成員先後「出事」並無限期休假後,部份行會成員建議檢討行會休假制度,林健鋒稱設定半年休假期是合適安排;另一行會成員葉劉淑儀則指梁振英應明白,若在處理張震遠事件上沒有合理交代,他自己也要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