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CCTV舉辦的舞類繁多的交誼舞大賽,正在央視演播廳一場場熱烈地舞動着,國中專業非專業的善蹈之舞者,一曲奏罷,旋姿驟停,個個面色紅潤,香汗微沁,目射電光,享受世間最大的Party帶來的榮耀。5月18日的舞蹈大賽,進入到哪個階段我不關心,感興趣的是主持人不免技癢,先是周濤忽悠老搭檔朱軍來一個探戈,朱哥善飲,酒沒喝,自然跳不來「酒醉的探戈」,不具專業的訓練,探戈標誌性動作的猛然擺頭,玩不好會傷了頸椎,聽說朱哥自打入了范曾門下,每日伏案畫畫很下功夫,頸椎一定負擔不小。好在濤妹向來臨場機靈,三言兩語捎上了董卿,說是讓二人跳個「恰恰」吧,二人稍事寒暄,沒怎麼客氣就上場了,音樂一起,尚未搭手,一看就不是那麼回事,董卿身碩頎頎,男舞伴要比她至少高出半頭才好看,朱軍有多高?還跳什麼「恰恰」?找掐吧!別說非專業人士跳不好這些由「土風」、「胡風」演化而來的舞蹈,就是土耳其的「肚皮舞」,專職的舞蹈家也很難跳出原始的風情來。千年前西域諸國的胡樂胡舞由胡人藝術家自陸路經敦煌、涼州至長安,海路則過廣州、泉州,折北帶到揚州,極富大漠獷闊、狂野氣息的「胡旋舞」、「胡騰舞」,亮相中土,立時傾倒了大唐兩京的王公貴族。「這些生力充沛的節奏便在漢人的生命裏注入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營養」。南朝以降襲傳下來的輕歌曼舞,不過是採採蓮蓬的小曲,後庭瓊花的曼舞,雖嬌纖柔媚而空乏無力。
唐玄宗為梨園的鼻祖,是後人對他藝術才華的讚賞,尊奉得十分到位。他一手編導的「霓裳羽衣曲」,雖說不久便引來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這齣大型的音樂舞劇產生於大唐的深宮,氣象恢宏中糅入了許多胡風的因素,那個擂動鼙鼓的安祿山,造反之前,很會旋轉肥胖的軀體,討他的乾媽楊貴妃的歡心,貴妃偏偏又覺得這胡兒的「胡旋舞」舞得大有味道,玄宗也跟着湊趣,其實這用不着奇怪的,天潢貴冑的唐王室宗族,太宗李世民就有四分之一的血胤來自鮮卑族。胡人表演於長安城的「潑寒胡戲」於開元元年才被禁止,似乎便不難理解了,唯有大唐那樣博大寬廣的胸襟,才會包容這些胡人在嚴冬時節全裸狂舞,相互間潑水投泥的狂歡。
「潑寒胡戲」,雖屬惡搞,卻也有着一個不應忽視的藝術價值,即是由此胡戲演變派生而來的「渾脫舞」,可與其他舞曲融合,從而演化出種種新的舞曲。「劍器舞」與狂肆奔放的「渾脫舞」渾然相合,方才成就了公孫大娘自唐以來第一健舞的美名。開元初年,六歲的杜甫在郾城的街衢上,看到了公孫大娘飛舞雙劍的「劍器舞」,五十年後在夔州回憶當時的情景,歷歷如在目前,身心仍在舞者創造出的波詭雲譎、瞬間變化無窮盡的舞蹈世界裏,「(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懷素靜夜聽嘉陵濤聲,草法大進。再讓我們耐心細閱一番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序文,可知「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