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港人李國強收藏的一批已故文學家錢鍾書的書信手稿下月底將在北京拍賣。因這是錢與友人往來書信手稿首次曝光,學界指有重大研究價值,引起輿論關注。但此舉引起錢老遺孀楊絳不滿,致電李質問「為何要這樣做,給我一個答覆」。有內地法律人士指,擁有手稿所有權不等於擁有著作權。拍賣公司回應《蘋果》查詢稱,他們只向委託人負責,暫不會改變拍賣計劃。
負責拍賣這批錢鍾書手稿的北京中貿聖佳國際拍賣公司公關主管胡小姐,昨日向《蘋果》證實有關拍賣將舉行,但不肯披露委託拍賣方是何人。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這些書信都是錢生前與時任《廣角鏡》雜誌總編李國強的書信往來。錢家與李相識於1979年,直到錢老去世兩家一直保持密切互動。錢老夫人楊絳的《幹校六記》曾由《廣角鏡》出版。
下月底北京拍賣
據悉,這些書信將於6月22日在北京拍賣,近日將會預展。拍品包括錢鍾書、楊絳夫婦及他們的獨生女錢瑗的書信及手稿等共計110件,其中60件為錢鍾書毛筆書信,6封鋼筆書信,12封楊絳的鋼筆書信,以及6封錢瑗的鋼筆書信。上述拍賣品中有66封是錢鍾書致李國強的書信。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龔明德指,這些雖是私人信件,但體現了錢鍾書行文風格,語言風趣幽默俏皮,如帶刺玫瑰,也顯示錢老廣博的知識。此外,書信對了解錢在改革開放初期與海外友人交往、錢在80年代的生活情況有意義。同時信中也透露錢老內心對同時代其他作家和學者的評價,包括對魯迅、茅盾等。
李國強稱朋友所做
不過,有關消息卻引起錢老遺孀、現年101歲的楊絳的不滿。有報道指楊親自致電遠在香港的李國強,表示「我當初給你書稿,只是留作紀念;通信往來是私人之間的事,你為甚麼要把它們公開」;並質問李:「你為甚麼要這樣做?請給我一個答覆。」李辯稱此事不是他做,「是我的朋友做的」;但表示會給楊老一個文字答覆。李對拍賣信札一事曾對內地傳媒表示無可奉告。《蘋果》記者昨未能與李取得聯絡。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錢鍾書研究專家謝泳昨對《蘋果》指,從學術角度講,這批信件確有重要研究價值,「這幾十年對錢鍾書的研究止步不前,難有進展,就是因為對錢老的史料發掘發現不多,這批信件很難得。」
至於公開拍賣是否冒犯涉私人隱私,謝說:「這個我確實不好評判,因為涉及法律問題。」有專研知識產權法的上海學者認為,「拿到手稿所有權不等於拿到著作權」,「此事值得繼續跟進」。
《蘋果》記者/新浪網
錢鍾書小檔案
原名:仰先,字哲良
籍貫:江蘇無錫
家庭:妻子楊絳為繙譯家、作家;夫婦育有一女錢瑗,為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
職業:作家、文學研究家;曾供職中國社科院,任副院長
成就:曉通英、法、德、拉丁、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文等;文言文、白話文皆擅長,精通古今中外學問
代表作:《十七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圍城》、《談藝錄》、《宋詩選注》、《管錐編》等十多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錢鍾書信札包藏大智慧
錢鍾書信札包藏大智慧,即將拍賣的錢老私人書信反映了這位文學巨匠的性情、情趣及行文特點。
點評同行
在一些信件中,錢鍾書罕見地對同時期文學家的人品做出點評,其中包括茅盾、魯迅、沈從文等。「三年前魯迅紀念時出版之傳記,即出敝所人撰著,中間隻字不道其原配夫人,國內外皆有私議而無聲言者。」從此段文字,可以看出錢鍾書對魯迅處理個人感情問題的持批評看法。「中國俗說『美人不易嫁』,弟舊作詩有云『佳人自古嫁人難』,戲以此自道」。
謙遜如斯
「封面格式悉聽卓裁,弟無主見。生平介紹,乞萬勿誇飾,只須寫弟之籍貫生年,述弟著作數種及現任職務,落落大方,如辦得到,二校給弟一看(兩天便可),以免魯魚亥豕,則固所願望。倘有困難,便作罷論。」這是1983年8月10日的信件內容,足以見得錢鍾書對他人的信任,以及他謙遜的修為。
詼諧風趣
錢鍾書精於比喻,神來之筆信手拈來。「忽奉來帖,為之雀躍。來年一見,雖遜於鵲橋相會,然世故鴻洞,道路阻隔,得此已非易事」;「稿費屢支不減,豈兄為置沈萬三家聚寶盆中乎」。1982年3月8日,楊絳《幹校六記》由廣角鏡出版,信中言語更為俏皮。「山婦是否肯獻醜,則看兄之威力是否遠及,弟無『夫權』可行使,奈何!」錢鍾書如此自嘲「怕老婆」。
資料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