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br>針灸與大腦可塑性

「專」言中醫:
針灸與大腦可塑性

理論上,大腦的神經細胞一旦被破壞了便不能康復,所以很多人對中風都聞之色變,因為中風會使某部份腦細胞死亡,其控制的功能如運動、感覺、思維、記憶、情緒等,亦可能會永久喪失,大大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但臨床上不難發現,部份中風患者經適當的復康治療後,受影響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這與上述腦神經破壞是不可逆轉的理論,好像是不脗合。

針刺穴位 疏通經絡

事實上,這種現象是與大腦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有關。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是指人類透過不斷學習和增進經驗,腦細胞會不斷產生變化,腦細胞之間的聯接網絡會因此重組新路徑,將所學的東西牢記;就是因為這種神經可塑性,中風後死亡的腦細胞雖不能復元,但附近未死的腦細胞卻經過復康治療被重塑,重組出新的路徑,重新學習及逐漸拾回失去的功能。
根據這種神經可塑性的概念,現代的復康治療主要分為不斷重複的訓練方法和腦部刺激法兩大類,而針灸就屬於後者的周邊神經間接刺激療法的其中一種。
中醫認為針刺特定穴位,就能透過疏通連接腦部的經絡,使內裏運行的氣血得以正常流通,阻塞腦內的血瘀便得以清除,氣血就能再次濡養受損的腦部,其功能便可以康復。
現代的功能性磁力共振成像的研究亦發現,針灸能使中風患者受損的一側腦袋的活躍程度提升,同時令正常一側腦袋的活躍程度減低,顯示出受損一側的腦細胞不斷被重塑,亦減少了正常一側腦袋的不正常活動,以便患者更能集中掌握失去的一側功能。正因為有大腦可塑性,中風不再是絕路,一旦不幸遇上腦血管意外,應盡快考慮加入使用針灸,作為其中一種常規復康治療,盡快恢復失去的功能。

「專」言中醫
隔周四刊出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馬俊豪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