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br>商交所的X光片 - 丘亦生

金融雲端:
商交所的X光片 - 丘亦生

香港商品交易所事件急轉直下,由財困變成涉及商業詐騙,由經營不善演變成疑似犯法,看得人渾身不舒服。
雖然案情還有待警方透露,但不少傳媒均指向同一方向,就是商交所「冇錢扮有錢」,每到證監會查數的時間,就有資金存入商交所,來滿足牌照規定。
有傳商交所於上月底向證監會滙報現金水平時,是於當日下午4時後才入票,經過五一假期,該支票最終彈票,因而觸動了證監會的神經。

泰興砌假數 小股東狂輸18億

事件令我聯想到,當年香港眼鏡大王泰興光學的殞落,這家老牌眼鏡製造商,在2005年因財困被債權人呈請清盤,臨時清盤人接手後,赫然發現賬目出現問題,向商罪科舉報。
泰興掌舵人的多項控罪中,其中之一,是泰興於截至2004年12月底止年度的賬目中,聲稱持有12億元現金,但當中有2.32億元是來自極短期貸款,這筆貸款於2005年1月1日進入新財政年度後便立刻償還,另外一筆約1億元的支票存款,亦於年結日後彈票,而3.8億元則來自與「友好供應商」交易取得的貿易融資。換言之,其年報上的現金,有很大的誇大成份。
泰興案件當年頗為轟動,因為該股是不少基金愛股,而且野心勃勃,2004年曾一度想鯨吞當時全球第二大眼鏡分銷商Cole,雖然最後告吹,但未幾便夥拍一家基金收購美國三大眼鏡零售商之一的ECCA,踏足世界舞台。誰知其發展的高峯,正正埋下其沒落的種子。
泰興倒閉波及很多有規模的銀行,據事後的統計,泰興的債權銀行共損失27億元,小股東則輸18億元。公司主席馬寶基及其子馬烈堅,更被重判12年及10年監禁。
「快閃現金」這種粉飾賬目的手段,絕不限於本地企業,就算大藍籌也會出事,影印機公司施樂(Xerox)就曾被美國證監抽秤,於1999年底截數前售出近三億美元的應收賬,令其可以在年報谷大現金狀況。

安永調查 兩成員工親證假賬

會計師行安永早前發表的年度詐騙調查報告,便訪問了36個國家3,000餘名企業僱員,當中42%的受訪董事及高級管理層表示,見過自己公司賬目有不規範的情況,更有兩成員工表示親歷假賬的炮製過程,手法由誇大收入到向客戶銷售不當產品等不一而足。
毋庸置疑,管理層面對向股東交數的壓力,是很容易抄小路搵捷徑的,不過股神畢菲特曾在1991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到,運用金融易容術的管理層,就像一個重病的病人,收到醫生對其X光片的診斷後,告訴醫生:「我不想做手術,麻煩你把X光片潤飾一下。」股神認為,長遠來說,紙包不住火,麻煩一定會找上門。
我不知道,張震遠有沒有機會看過這一段忠告。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