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蔡漢成,是玩具設計平台Toy2R的創辦人,他一手設計的Qee公仔系列獲獎無數,開創的公司更被哈佛大學選為MBA課程的研究課題。獲美國林肯大學頒發榮譽管理博士的他,遊走香港七所大學,當客席講師分享創意主題。他的6,000呎辦公室,有一半地方都擺放着一箱箱寫上蔡漢成英文名字「Raymond」的紙皮箱,這些都是30年來、花逾百萬元收藏的玩具。特別鍾情超級英雄的他,說自己只是趁有多個錢時,把昔日沒有珍惜過的玩具,統統買回來,滿足自己當不到超人的慾望。
記者:冉藹莉 攝影:程志遠
「搜尋玩具就像迷宮,越難搜尋到的玩具,得到的話喜悅感便越強。」蔡漢成20歲前,跟一般人一樣,沒有珍惜過買回來的玩具。直至89年開始往內地一家美國鞋公司打工,時間多了,閒時看漫畫消遣就想把漫畫中的人物模型買回來。說到第一次正式收藏,他仍記憶猶新。十多年前他從《X戰士》漫畫書上,看到一個叫冰人(Iceman)的變種人角色。經過當時位於尖沙嘴廣東道的屈臣氏玩具部,被這個冰人模型深深吸引,買回家後即時將包裝拆掉,研究說明書,更將玩具放進雪櫃,「隻公仔會由白變藍,藍變白。」令他大開眼界,結果第二日他不單止再買多隻,並不再拆盒,更把整個系列帶回家。
由最初把玩具陳列在家內,到沒有位置時,把玩具原箱放到整個房間都是。他說:「最後一個月花1,300元租百多呎的迷你貨倉,租完一個又一個。」他經常掛在口邊的是「Collect them all」(儲齊全套),原來他早在20至30歲時,即《怪誕城之夜》(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的主角杰克(Jack)仍未深入民心時,已將杰克的模型、公仔、襟針及杯子等,都收藏起來。05年去日本旅行路經玩具店,見到一對杰克與莎莉(Sally)近兩米高的布公仔,便每隻花逾3,000至4,000元買回來。他說:「更要將它們託運回來,之後再去日本時,又再買多一對。」
着重人性化 最愛蝙蝠俠
藏量最多的是超級英雄模型,「收藏玩具就像一種幻想,把人的慾望投射在玩具身上,從擁有實物去滿足自己的慾望。」蝙蝠俠是眾多英雄中,第一個沒有超能力的。
蔡漢成說:「我比較喜歡人性化的角色,在超級英雄系列當中,蝙蝠俠所拍攝的電影總是最感人。」蔡漢成從箱裏把一整個系列排在枱上,拿着一隻隻獨立包裝、不同配件及造型的蝙蝠俠玩具,說:「儲玩具,不單止喜歡角色,更喜歡看到他們怎樣將一個系列呈現出來,會令到我覺得有收藏價值。」由美國玩具廠商Kenner於1994年出產的黑暗騎士系列蝙蝠俠(Legends Of Batman),一套11款6吋高的模型,他整套儲齊,每款還不只一隻。他說:「玩具歷史裏,當一個系列有十隻蝙蝠俠及一隻貓女(Catwoman),貓女的價錢便會被炒起。」
漫畫設計師是玩具的主要靈魂,而他最敬仰的是創作《再生俠》(Spawn)的麥克法蘭(Todd Mcfarlane)。麥克法蘭初時曾經為創作《蜘蛛俠》及《蝙蝠俠》的漫畫公司Marvel作首席主筆,其後為了創作出更自由、更個性化的有深度作品,他便辭掉原來的工作,自行創立出版公司,並於1992年推出《再生俠》漫畫,更在1999年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獎項——黃金時段艾美獎。他當年看的是由黃玉郎繙譯的中文版本,偶然在佐敦一家漫畫店,見到第一套再生俠系列,隨即開始收藏。他說:「老闆說要訂貨,我說不想訂,但價錢差三倍,即原本三隻賣500元,結果1,500元才能買到。」
收藏有要求 不要奇俠三
作為超級英雄的玩具迷,由最初甚麼都買,到今日有了自己的要求。看完美國電影《鐵甲奇俠3》(Ironman 3)後,他不但沒有購入第三代模型的衝動,更倍加珍惜自己擁有的舊模型。「公仔變得細隻又欠細節,裝甲容易斷手斷腳;比起第一、二代的上色細緻度,抑或手感十足的玩具,都不能相提並論。即使是整個包裝,由以往讓收藏家覺得很高雅,今日卻變得有如『小朋友』的玩具。」
收藏玩具近30年的他,把自己的收藏過程比喻為感情生活,「由激情、拍拖到結婚,你要懂得怎樣去維繫不同階段,怎樣從中尋找到樂趣。」時至今日,他不再是為儲而儲,而是收藏有共鳴的玩具。近年他開始減少了買新玩具外,亦已經很少把從前買過的玩具翻過來看,他說:「收藏好有趣,它們會在自己的記憶裏,但是否要確實翻出來看,或許要到退休,才拿出來抹塵,可以的話,開個博物館。」這該是大部份資深收藏家的終極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