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人幣自由兌換漸近

國策解碼:人幣自由兌換漸近

據指為人行行長周小川有份發起的「人民幣資本賬2015底可自由兌換」論調,周二曝光後旋即被河蟹,昨又遭人行官員指報道與事實不符。
不過,即使河蟹事件耐人尋味,觀乎近日種種迹象,以及人民幣相對美元及歐元的優勢漸漸顯露,自由兌換的腳步聲,實際已越來越近,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似乎並非神話。

或只欠完善制度

人民幣走勢與前途往往牽連政治考慮,如在目前中國即將訪美的時機,人民幣又再闖新高,不少輿論因而認為自由兌換的步伐關係千絲萬縷,拒罔下判斷。
不過,今年相關人民幣的行動、言論及傳聞卻屢屢為市場帶來憧憬,包括上月MSCI納入A股傳聞、月初國務院會議曾討論「資本賬自由兌換的操作方案」,以及RQFII不斷擴容等,全都是指向人民幣加大開放的方向。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李稻葵昨亦不否定三年開放資本賬的可能,但卻提出設立防火牆制度,堵截資金大額外流,意味當局欠缺的,可能只是一個完善制度。

人幣地位享優勢

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兼第二大經濟體,近年面對美國經濟影響力日益下降、歐洲債務危機令資產價格波動的情況,比併美元及歐元兩大貨幣下,人民幣現時地位實處於歷年難得的優勢,的確是加快推進國際化的良機,加上各地量寬令內地樓市升溫壓力難以紓解,亦為人民幣提早自由兌換增加誘因。

記者:林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