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佔中首個商討日有100名義工負責場內秩序、錄音等工作,大部份是現屆大學生。90後義工Andy期望透過商討日喚醒一群不肯付出,但又渴望普選的「free rider」。
「想令到香港更加好」
Andy就讀港大政政系四年級,從書本認識商討日的概念多時,沒想到這個由美國學者Bruce Ackerman與James Fishkin提出、尚未實踐的概念,可在香港率先付諸實行。當他知道港大民調招募義工就立即報名,「今次係全世界一個重要學術突破,由市民去傾想要嘅普選係點,無論成效係點,都立到先例畀其他國家參考」。
面對建制派壟斷議會,民間對政改討論甚少,Andy坦言對香港的未來並不樂觀,但是無論如何也要尋找出路,「商討日未必令我樂觀咗,但起碼多一個方法去試。我care香港多過內地,生於斯長於斯,鍾意呢個地方,梗係想令到香港更加好」。
他指很多港人都想要普選,但一談到要付出代價就卻步,期望參與者把商討日帶進社區,鼓勵全民思考和發表意見,為香港踏出商議式民主的第一步,「希望商討日可以令大家明白,香港人可以拎返主動權參與政改,而唔係坐喺度等政府做嘢」。